据中国证券报11日报道,截至4月10日,已有195家企业披露收购标的实际净利润,近30家未达到当期承诺净利润。
资讯统计显示,包括早期的收购、重组、借壳等,2016年有554次收购资产需完成业绩承诺,涉及470家上市公司。此外,在2016年期间披露往年业绩承诺实施情况的共有154件,涉及116家上市公司。按照历年业绩承诺净利润总和与实际贡献净利总和对比来看,88家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资产顺利完成业绩承诺,完成率为75%,另有25%的上市公司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10日,已有195家企业披露收购标的实际净利润,近30家未达到当期承诺净利润。其中大多数未达标标的属传媒游戏、网络科技、互金等“三高”现象突出的新兴行业,此前掀起并购热的新兴行业已然成为业绩承诺难兑现的“重灾区”。
标的业绩难达预期已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某大型券商并购重组分析师指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并购标的业绩亏损拖累公司并表业绩。同时,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并购标的业绩没有预期那样高,出现资产价值下降趋势,会一次性全额计提或分年计提。大额商誉一次性在冲减资产的同时,也会抵减净利润,直接拖累上市公司当期业绩。
随着标的业绩拖累上市公司的情况愈演愈烈,监管层逐渐加大对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带来的业绩预测不达标、大幅计提商誉减值等问题的关注。同时,监管层亦对并购标的业绩承诺兑现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问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