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王镇 记者 朱松梅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曲曲折折的胡同里,藏着北京老城的风情,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拎包入住。
在刚刚过去的小长假,记者赴多家胡同民宿进行探访,发现它们大多不具备经营资质,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一房难求
胡同民宿火爆
从人潮涌动的南锣鼓巷拐进东侧的狭窄胡同,瞬时变得清静。胡同尽头藏着一家颇具文艺气息的民宿客栈,落地窗、小门脸儿,几只猫在门口闲庭信步。
“8间客房全住满了,就连我自己的房间都订给了客人,今晚只能打地铺了。”掌柜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一边招呼已入住的客人,一边给记者递上名片:“520元一间房,下次可以微信订,最好提前十天。”
不远处,另一家民宿客栈则直接在门口挂上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客房已满。
一房难求的现象并不限于南锣鼓巷。记者在几家知名的短租网站上搜索发现,后海、西单、簋街、王府井等多地的胡同、四合院民宿都已爆满,价位从二三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目前北京城共有4000多所四合院。随着“民宿”这一共享经济形式的风靡,近几年,不少老北京拿出自家闲置的四合院,改造成招待游人的客房。一到旅游季,甚至比正规酒店还受欢迎。
胡同里的四合院,魅力究竟在哪儿呢?
“外出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自个儿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南锣鼓巷的一家民宿客栈里,从河北来京游玩的大学生张亦可和闺蜜已经住了两天。说到住宿体验,她们毫不犹豫地“给满分”。
让张亦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早上出门时,房东热心推荐了好多景点,还随口说了一句“晚上等你们回家吃饺子”。这让她们真正有了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暗藏隐患
消防安保未受重视
独具个性,价格公道,又能让游客体验到老北京的热情。然而,这些家庭开设的胡同民宿是否像正规酒店一样,拥有合格的消防、安保设施呢?
正值中午,小菊儿胡同一家民宿客栈的大厅里洒满阳光。走进客房区,眼前忽然暗了下来。数秒钟之后,眼睛才逐渐适应这里的光线。原来,客房区是由轻体墙打成的隔断房组成,总共5间,分布在过道两侧。而这条过道黑暗狭窄,宽度不超过1米,仅容一人通过。一番寻找之后,记者也没有找到任何消防疏散标志、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器。
大厅东侧,一间只有4平方米的小屋便是客栈厨房。只要提前打个招呼,房东就会为游客备下饭菜。“我们没请专业厨师。”听到记者询问是否有健康证时,这位房东连连摆手,他解释说,“游客就是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时添一双筷子就行,没那么讲究。”
安保,是胡同民宿的另一大问题。
在采访中,游客李越向记者吐槽了一次不太愉快的民宿经历。“我们到那家民宿时已经是夜里,才发现房间的锁是密码锁。”李越说,当时房东不在,只是通过电话告知了密码。但这个密码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入住之后人身财产安全能否得到保护,都是未知数。李越和家人整整一晚都没睡踏实,第二天清晨赶紧结账、退宿。
此外,由于民宿并非正规的酒店、宾馆,因此并没有与公安联网的身份登记系统,房客身份难以查验。
政策空白
民宿行业亟待规范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胡同民宿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补充了旅游资源。但由于政策空白,目前,本市的民宿几乎全部属于无证经营。
“北京人家”是市旅游委评定挂牌的四合院民居旅游接待户,至今已有33家,是胡同民宿中为数不多的“正规军”。它们的生存状态,如今又怎么样呢?
穿过后海的酒吧街,一家名叫“金丝居”的民宿客栈坐落在大金丝胡同。迈进高高的门槛,过影壁,穿月亮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处300平方米的四合院。
荆先生是金丝居的老板,也是这处四合院的主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全家就一直居住于此。2011年8月,这里成为首批“北京人家”,院子里10间房子,有4间用于待客。
经营十余年,挂牌“北京人家”也有近六年,但金丝居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一栏仍只有工艺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要注册成正规的宾馆,需要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这就得进行严格的消防设施改造。”荆先生说,大金丝胡同已有数百年历史,消防设施改造的标准、方法肯定不能和普通酒店、宾馆看齐。究竟该怎么做,他也希望有关部门尽早出台政策法规,好让民宿从业者有个主心骨。
“民宿目前处于灰色地带,在公安、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也尚无明确的行业标准。”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建议,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不同地区还可以制定不同标准,帮助民宿尽快取得相关的消防、卫生和安全的许可。”刘德谦说,这样一来,不论是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当地的社会治安,都将因此更有保障。
原标题:胡同民宿无照经营存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