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银行间市场利率处于持续下行,缩小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利差空间,银行两大传统业务发展受到限制,陷入资产荒。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银行纷纷开始尝试委外业务。最近,银监会下发了多份监管令,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其中包括要求银行机构审慎开展委外投资业务,严格委外机构审查和名单管理,明确委外投资限额、单一受托人受托资产比例等要求。银监会“剑指”委托投资,令委外资金大规模赎回的压力陡然增加,迫使银行有所动作,也使得从上周以来,股债市场承压,连续调整多日。近日,有媒体称,多家银行从市场上大量赎回委外,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是其中的赎回大户。针对这一报道,4月30日,工行和建行有关人士先后向《投资快报》记者予以了否认。
什么是委外业务?
委外业务,也称为委托投资业务,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机构管理人按照约定的范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委托方,即资金提供方,可以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企业类法人;管理人,即资金实际投资运作方,一般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阳光私募,部分商业银行现阶段也充当委外投资管理人。
目前,委外业务资金提供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理财及自营资金。举例来说,某投资者买了某银行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的理财产品,银行由于投资团队能力有限,将这一理财资金委托给某基金公司来做,并付给基金公司一定管理费。如果能做到高于4.5%,比如5%的收益,基金公司还可以获得收益分成。
工行称没有“大规模”委外赎回
针对近日部分媒体提及的“工商银行是近期委外赎回大户”的报道,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委托投资运作始终保持正常、稳定,没有大规模委外赎回的情况。
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行委托投资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比如实时对专户进行估值核算,提高监测时效性;坚持对底层持仓进行穿透和分析,掌握投资标的的具体情况,加强风险管控;自主研发了委托投资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进行档案存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评价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和科学性。
针对近日有传闻称建行全市场赎回委外投资2000亿元,建行资管部门内部人士表示,建行表外理财业务目前并无减少相关委外投资的计划。建行一直本着合规、稳健原则开展该类业务,并将按照近期颁布的系列监管新规稳中求进推进此类业务合理发展。
(原标题:银监会盯上委外理财 工行建行否认大规模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