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推动殷商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人民品牌网

■李湘豫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07日 第 12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出重要部署。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内涵非常丰富。在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深刻把握殷商文化内涵,不断推动殷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刻认识
 
  研究殷商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的总进程是连续发展、贯通古今的文明体系,殷商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殷商文化是中华文明溯源的基点。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民族文明。文化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无疑具有开启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殷商之源文化,能够更好地通过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中华文明。商丘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源地之一,分布着众多的先商早商遗迹,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经过炎黄时代的进入、夏的过渡、商周的巩固,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礼乐文明。殷商上承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是中华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商丘永城王庄遗址就是代表之一,发现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大墓,推测为古国君主墓葬。永城王庄遗址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先商文明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了全新样本。
 
  殷商文化是推进中华文明进程的关键节点。距今1万年前后农业起源,出现定居聚落;距今5000年前后文明社会出现;距今3800年前后,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异军突起,进入广域王权国家阶段,开启“一体化”的王国时代;与此同时,先商文化在商丘地区也逐步形成。夏商鼎革之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商都相继兴起,商文明继承夏王朝的政治、文化遗产并持续发展。夏商之后,真正形成以中原为中心并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因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奠定。商文明以其辉煌灿烂的王朝气象,继承了夏代成熟的王朝文明形态,又深刻影响着自西周以降的历史时期,巩固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总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商文明与二里头文明、周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根脉与核心文化基因。
 
  殷商文化是中华文明内涵的重要支点。殷商文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殷商文化的先进和发达,主要体现在文字、宗法制度、社会管理、思想认识、天文历法、手工艺等方面。从文字上看,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确证了古老的商王朝的信史地位,提供了最真实的商代史实信息,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宗法制度上看,殷商末期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逐渐取代了兄终弟及的王权继承方式,成为西周建国以后承继的一项重要政治遗产,形成了嫡庶之制和宗法制度的雏形。从社会管理上看,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从邦国形态逐渐演变为王朝国家形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为后世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奠定基础。德治、民本、选贤、孝亲、尚功、和合等理念及其实践的出现,开辟了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基本路径。从思想上看,商人敬事鬼神和祖先崇拜,商汤“网开三面”的生态理念、“五味调和”的治国方略,以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故鼎新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礼乐制度上看,在国家的政治运作中,夏商礼乐制度到周礼的因袭,全方位、多层次、多面向地发挥着“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的作用,也成为后世儒家核心思想“礼”的直接来源。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支点。
 
  担负起保护传承弘扬
 
  殷商文化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作为殷商文化起源地,保护传承弘扬殷商文化,商丘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突出商丘作为殷商之源的文化主标识。商丘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出众多的文化渊源。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造字,少康中兴,玄鸟生商,阏伯观星,葛伯仇饷,商汤桑林祷雨,伊尹任人唯贤,庄子提出“天人合一”……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从这里诞生和开启的。这些文化中,殷商文化与其他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唯一的连续性,其他历史文化与其或有渊源关系,如火文化;或有传承关系,如商宋文化、庄子文化;或是受其影响发展而来,如汉梁文化等。可以说,殷商文化作为根脉文化、元典文化,是商丘最重要的文化主标识。
 
  找准商丘在殷商文化研究中的独特定位。殷商文化的主要分布范围在河南,商丘、安阳、郑州、洛阳等地是殷商文化遗存的主要分布地。虽然由于过去黄河泛滥导致商丘的大量遗迹被深埋于地下,考古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大量的典籍证明,商丘是殷商文化的起点和源头。商朝灭亡后,商纣王的兄长微子被周朝封在了其祖先所在的地方,“国于宋”,也就是商丘,“奉其先祀”,这也说明了商丘是商族的先祖地。商丘是商族诸先公先王所居地,史称先商。在商丘,已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夏商周文化遗址90处,商文化遗存57处,周文化遗址27处,特别是永城王庄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虞城马庄遗址、永城王油坊遗址以及距今4500年前大量的龙山文化遗存,为寻找商族先民西迁痕迹提供了线索。众多商文化遗址证明,这里曾是商人活动的重要区域。殷商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从商丘开始,商丘在殷商文化研究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以殷商文化为切入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圣哲先贤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承载地,黄河故道、大运河穿城而过,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首先要以殷商文化为切入点,以殷商之源文化为牵引,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布局和路径,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业态的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索推动殷商文化
 
  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着眼新时代,必须立足商丘资源禀赋、突出商丘优势特长,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统筹起来,着力在重点环节、关键领域上实现突破,保护传承弘扬殷商文化,持续推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加强顶层谋划。全面对标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中央、河南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政治要求,把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商丘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来部署推进。商丘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立足商丘文化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构建完善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核心体验区、殷商文化遗址保护群、隋唐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黄河故道康养休闲旅游带,以及殷商探源文化、圣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四条文旅融合主题游径“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围绕“保护什么、传承什么、利用什么”,重点从学术研究,考古发掘,活化利用等方面设计5大类36个重点项目,以项目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大遗址保护。以推动将王庄遗址、宋国故城、隋唐大运河纳入河南省“十五五”时期世界级大遗址保护走廊建设规划为统领,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进殷商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殷商文化资源的摸底和普查工作,建立殷商文化图谱。建设科技考古实验室以更多考古实证和研究成果阐释,印证商丘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讲好殷商故事。推动省级层面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商丘、郑州、洛阳、安阳,共同加强对殷商文化的整体联动。整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成立殷商文化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机构,规划一批重点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定期举办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殷商之源在商丘”为主题的殷商文化高层次论坛、展陈、研学等交流活动,建设殷商之源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扩大“殷商之源在商丘”品牌影响力,使商丘作为华夏商都的地位逐步明晰。
 
  丰富文化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殷商之源文化品牌。在城市规划、建设、更新改造过程中,将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城市景观空间相结合,融入更多殷商之源文化元素。鼓励餐饮、酒店、民宿等在基础设施和特色菜品中融入殷商之源文化元素和沉浸式体验;在传统市集改造中植入美食、文创、农创等新业态。加强各类资源、平台、载体的整合,拓展国内国际视野,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把党委、政府的宏观指导与职业团队、专业公司运作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彰显殷商文化精神的文旅产品、品牌性文艺产品和文化活动等。对殷商文化蕴含的人物、典故、道德礼仪等元素进行深入发掘,以新的表现手法进行演绎表现,深度开发创作具有中原特色、民族内涵、时代风貌的影视歌曲、动漫产品、舞台剧目、大型实景演出,以新业态赋予殷商文化新生命、新活力。探索“文旅+百业”,打造以文化为内核、多业态融合的新兴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抓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
 
  完善机制保障。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加快构建有利于殷商文化传承创新的制度体系。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建设领域组织领导体系、政策引导体系、资金扶持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把培养各类文艺人才作为繁荣殷商文化的根本,加强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企业管理、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培养引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作用,补齐文化事业短板,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作者系河南省商丘市委书记)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人民品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