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人民品牌网
一季度因炒股而成功扭亏的兰州黄河(000929.SZ),却遭到了二股东湖南昱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昱成”)的突然发难。
兰州黄河4月12日公告,公司收到湖南昱成提交的股东大会临时提案,要求罢免杨纪强、杨世汶二人董事职务,同时增补湖南昱成实控人谭岳鑫,以及冯世权二人为上市公司董事。
需指出的是,现年72岁杨纪强恰恰是兰州黄河的创始人,而现任董事长杨世江和杨世汶与杨纪强则为父子关系。
对此,湖南昱成更是直言,目前董事会9名成员中的6名非独立董事,有5人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人,兰州黄河名义是上市公众公司,实际是杨氏家族的家族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极不均衡,不能科学做出决策。
4月13日,兰州黄河董秘魏福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湖南昱成很早便已进入上市公司,但始终也没有提出过进入董事会的要求,“短期内,外部可能会产生一些看法,但长期来看,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
起因:违规减持?
“杨纪强董事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杨世江先生为父子关系,1945年出生,目前已经72岁,据悉,长期生活在海南省。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现场召开的八次董事会会议中,有四次董事会会议未亲自出席。”湖南昱成方面指出。
对杨世汶的罢免理由与之类似,同样是因为与实控人杨世江的关联关系,以及缺席董事会会议。
此外,湖南昱成还要求,上市公司应在年报中补充披露杨世江违规减持的处罚和整改情况,并提名谭岳鑫、冯世权进入董事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10月,湖南昱成便已跻身兰州黄河二股东,同时湖南昱成还持有兰州黄河第一大股东新盛投资的49.3%股权。
不难看出,谭岳鑫持股比例要远高于“账面价值”,那么为何蛰伏数年的他要突然提出罢免“杨氏父子”二人?
据魏福新介绍,“没感觉双方产生什么矛盾,一直沟通也比较愉快,湖南昱成此前也没提出要进入董事会。”
不过,事实却证明,谭岳鑫并非没有控制上市公司的想法。
2016年3月,兰州黄河曾发布重组方案,拟以置出全部资产及负债,同时作价逾30亿元,置入湖南昱成旗下的鑫远集团100%股权。
若上述重组成功,谭岳鑫将上位兰州黄河实控人,只是该方案遭到了中小股东的集体否决,最终未能成行。
如果彼时双方存在嫌弃,对鑫远集团的重组方案也就无从说起了,那么又是什么促使谭岳鑫态度再次转变?
今年1月,兰州黄河控股股东新盛投资、实控人杨世江曾因违规减持,而受到深交所公开谴责的处分。
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受到公开谴责不得发行股份。换言之,即是在2018年1月5日前,兰州黄河不能进行定增。
这对于曾计划对鑫远集团进行重组的谭岳鑫来说,显然是不愿意看到的,这从临时提案中要求增加相关内容便可看出。
不过,魏福新则认为,减持违规已过了好久,可能并非提出罢免的真正原因。记者13日联系到鑫远集团,但谭岳鑫并未出面置评。
化身“券商自营部”
实际上,兰州黄河因为良好的财务状况,始终被认为是优质的壳公司,只是“杨氏父子”似乎更倾向于证券投资,而非卖壳重组。
2015年牛市中期,兰州黄河便曾因成功“押宝”中国北车(已合并为“中国中车”)等蓝筹股,而赢得“股神”的名头。
“黄河啤酒在兰州的地位,就同拉萨啤酒在西藏的地位一样,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但毕竟是区域性产品,外部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兰州当地一位中介机构人士13日介绍称。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也印证了上述人士的判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从2007年开始,兰州黄河营收便始终维持在8亿元左右,期间变动幅度很小。
分区域来看,2016年和2015年,其来自省内的营收比例分别为66.50%和65.00%,其余部分来自省外。
“黄河啤酒消费主要在西北地区,比如宁夏、青海等,覆盖不到了新疆,那是乌苏啤酒的地盘。”四川一位酒类经销商13日表示,近两年啤酒行业陷入“有量无利”的状态,相比于进口啤酒,国内产品提不起价。
区域性啤酒企业,收入增长遭遇“天花板”,如何去增利增收?兰州黄河选择了炒股。
对此,魏福新表示,“不能说公司是喜欢炒股,毕竟股票市场属于高风险投资,只是下属的两家子公司手中有一部分闲钱,平时主营业务又用不上,证券投资业务也都是他们在负责。”
他所提到的两家子公司,正是兰州黄河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兰州黄河高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述两家公司总资产分别为1.8亿元和1.25亿元。
“每年公司都会对投资额度进行审议,确定投资周期等。个人认为,任何企业利用证券市场增加投资收益,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魏福新认为。
只是如此操作,公司俨然变成了“券商自营部”,业绩变动与A股市场涨跌直接挂钩。
以2016年为例,兰州黄河净利润为-2562万元,同期上述两家子公司证券投资账面亏损2146万元。如今公司再次因为股票市场向好,使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