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资信于18日发布的《中国资产证券化白皮书(2017)》(下称《白皮书》)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扩大试点。一方面,发起人主体将进一步扩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商业银行参与试点。另一方面,由于个贷类不良贷款禁止批量转让,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成为处置个贷类不良资产的有力手段,更受青睐。 《经济参考报》记者也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后的试点名单已经确定,国开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以及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共12家银行新入围试点。试点扩容之后,总额度还在500亿之内。 《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央行在首批大型商业银行共试点发行了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156亿元,涉及不良资产本金461亿元,基础资产涵盖公司类不良资产、个人消费不良、个人经营性不良、个人住房不良等类型。 与此同时,上述《白皮书》称,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迫切需要寻求创新性的处置渠道与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与银行常规的处置手段相比,拥有更加丰富的处置手段和资源,投资受众更广,定价能力更高,能够显著优化财务数据,降低经营成本。 不过,《白皮书》也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积累不足,无法依托历史数据推演不良资产的风险暴露程度,法律、税收、会计等配套机制和措施有待完善,证券未来现金流不易预测,估值、定价较为困难,投资人群体及市场成熟度有待进一步培养。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为《白皮书》撰写序言披露,2016年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总计3908.53亿元。另外,《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为4893.68亿元,同比增长18.51%,占资产证券化市场总量的45.5%,占银行间市场债券存量的1.07%。 不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谢多表示,“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离市场成熟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