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临近,一带一路主题有望持续升温。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市场出现明显调整,为投资者布局提供了更佳的入场机会,“一带一路”受益股核电、高铁、基建值得重点关注,而寻找最为确定的机会就是有大订单在手的公司。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临近 随着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临近,一带一路主题有望持续升温。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市场出现明显调整,为投资者布局提供了更佳的入场机会,“一带一路”概念股值得重点关注,而寻找最为确定的机会就是有大订单在手的公司。 有大订单的公司也就是直接受益的公司。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952份;完成营业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同期总额的49.2%,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在工程承包领域,中国海外工程50%的项目、50%金额主要都分布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申万宏源建议当前“一带一路”主题后续有两条投资方向:一是订单超预期,改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预测的标的;二是催化剂落地超预期,估值主题性提升的标的。从券商重点推荐的上市公司来看,海外营收占比高的对外工程承包类企业包括有北方国际(订单和现金流佳,海外营收占比超90%)、中工国际(美元敞口最大公司,水务业务有望超预期)被重点推荐。其中北方国际深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多年,海外轨交及电力工程具有优势,项目多集中于“一带一路”重点市场,公司已公告签约的重大项目合计金额约500亿元人民币。中工国际作为海外工程龙头企业之一有望显著受益,预计后续新签和生效项目饱满。公司公告2016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19.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新签订单止跌回升显著改善;生效合同额9.46亿美元,同比减少52.53%;国内业务取得重大突破,新签合同额10.63亿元人民币。当前在手海外订单约88亿美金,是2016年收入的7.5倍,创近年来新高,为业绩提供坚实保障。此外,高铁、路桥、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类施工建筑企业,有大订单项目的标的有中国电建、葛洲坝、中国交建等。 高铁出海落地加速 近期,中国和印尼签署了雅加达-万隆的高铁项目总承包合同,这是中国获得的第一个海外高铁建设合同,意味着中国在海外高铁市场取得突破,这将有助于中国高铁行业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兴业证券分析师孟杰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雅万高铁将完全采用中国高铁设计、建设、验收标准,这是中国高铁全方位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对于推动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同时也标志着又一个“一带一路”战略成果落地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宏观来看,高铁产业“十三五”期间预计将保持较快发展,增量中的整车和零部件采购,存量中的易耗品和维保后市场均有较大投资机会。高铁产业保持较高景气度,整车、零部件、维保市场千亿空间可期。 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更注重陆路交通、能源网络建设,将大幅提升中国高铁海外市场拓展的力度,其中高铁出海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有行业人士指出,中国高铁的综合竞争力突出,作为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的第一输出产业,海外市场突破有望打开国产高铁装备的长期市场空间。海外项目逐渐落实,将为高铁板块持续带来催化剂,继续推荐高铁产业链。 核电步入景气周期 3月17日中核科技、中国核电、中国核建同时公告,接到控股股东通知正在筹划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战略重组事宜。3月29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近期中广核也与肯尼亚核电局签署了核电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和保密协议;“华龙一号”通过英国审查后,也将落地英国布拉德威尔B项目。长城国瑞证券分析师潘永乐认为,核电作为“一带一路”出海的重点产业,国内央企整合有利于在出海时形成合力,未来或将有进一步的整合细节出台。 从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来看,推进非石化能源规模化发展是九大任务之一。核电建设方面,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已开工核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建成三门1号机组、福清4号机组、阳江4号机组、海阳1号机组、台山1号机组等项目,新增装机规模641万千瓦。积极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项目规模986万千瓦。 根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在运及在建核电机组8800万千瓦。安信证券分析师王书伟表示,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需平均每年新建6-8台核电机组。由于“十三五”首年轮空,后续几年批复进程有望加快。本次核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布有望推动后续建设加快,驱动核电设备招标,核电关键设备厂商迎来机遇。 基建“走出去”步伐加快 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加速推进,未来上市建筑公司的海外订单有望持续超预期。兴业证券分析师孟杰指出,雅万高铁是印尼历史上第一条高铁线路,同时也是国际上首个由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对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和管理的高铁项目。此次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强化中印间经贸合作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增强中国建筑类企业在印尼地区的订单承接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月中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上市建筑公司有望签订一系列大订单。 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而言,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分析认为,对于我国的情况而言,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下台阶,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相关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未来我国基建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 除此之外,根据战略重要性及海外业务占比,有券商推荐最大基建蓝筹中国建筑、能源基建出海葛洲坝、冶金工程出海中国中冶,此外受益中国化学。根据国际业务占比汇兑收益弹性推荐国际工程标的如中工国际、北方国际、中材国际、中钢国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