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联合仪器制造集团公开表示,已经成功研制出一款可用于侦察和通信的军用风筝。这种军用风筝不仅可在数千米的高空完成辅助作战任务,还可携带一定重量的货物翻越山区,在群山陡峭、河谷交错的复杂地形区域执行运输任务。难以想象,平日里作为怡情之用的风筝,竟也是现代战争中克敌制胜的一把利器。
风筝在我国最早被称为纸鸢,后来人们在纸鸢上系上竹哨,放入空中后哨声如筝鸣,因而得名“风筝”。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其后相继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和欧美,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物件。后来,风筝一度承担着侦察预警、情报传递、训练靶标、心理战甚至是载人飞行的作战重任。
![]()
而在现代飞行器大行其道的今天,重新进入视野的军用风筝,凭借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大规模集群应用等优势,将在特殊领域重获新生。
从传说到现实的飞行梦
人类最早实现的飞行梦想,应当从小小的风筝算起。然而,风筝最早的用途,其实是一款军用工具。
春秋时期,传说鲁班曾乘坐自己制作的木鸢,飞到宋国的都城上空侦察情况。后来,“四面楚歌”的故事实际就是风筝在军事上的一次伟大实践。楚汉为争夺霸权,汉军将领韩信命人用绢绸制作了一只大风筝,在夜深人静之时飞到楚军大营上空,利用风筝上的笛声与高唱楚歌的汉军配合,使楚军思乡厌战,最后不战自溃。
风筝除可用于侦察,还可用于传递情报和重要信息,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战时邮递员”。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被敌军围困于台城,向外求援的“救命信”就是用风筝送出去的。唐朝末年,再次出现了成功利用风筝传递信息请求友军救援的记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成功利用风筝传递日军开展“扫荡”的军事情报。
无独有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曾把风筝放飞到海面上空,用以标出德军潜艇在海水中的目标方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也将风筝作为高射炮手专门练习的靶标。经过这种训练后,美军航空母舰上的炮手多次成功击落来袭的日军飞机,为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在美国长滩的世界风筝博物馆里,仍可见绘成日本“零式”战机的靶标风筝。
首次“舰载机”飞行的主角
风筝的制作并不复杂,传统的工艺是以细竹扎成骨架,在骨架上糊上纸或者绢,再系上长绳,一架小型飞行器就诞生了。
工艺看似简单的风筝,在战场上不可小觑。1806年,风筝从我国传入欧洲后,英国人曾利用风筝向法国境内撒播心理战传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艘海上救生艇上都配备着风筝和发报机。一旦需要开展救援,风筝就是茫茫大海里的定位神针,升空的风筝将拉起一根天线,用来对外发送无线电信号,从而报告需要救援地点的精确方位。
风筝在“从军路”上最值得骄傲的,当属载人风筝的大胆设想和实践。在缺少飞行设备的19世纪,风筝无疑是人们飞上蓝天的绿色通道。尤其是可以载人的军用风筝,不仅能在没有战机轰鸣的晴空里掌握战场制空权,更能凭借比气球更稳定、可靠、灵活、廉价和安全的特点,在战争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比如,风筝在海上执行观测任务的优势,得到了当时世界各海洋霸主的重点关注。直到澳大利亚的劳伦斯·哈格雷夫发明了“箱式风筝”,载人风筝正式成为一种可以投入实际飞行的载人飞行器。
令人惊讶的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舰载机”飞行,主角也是风筝。在莱特兄弟的航空动力飞机发明之前,凡是一切可以进行平飞的飞行器,都在西方被冠以“飞机”的称号。20世纪初,美国人科迪的“飞机”风筝搭载着重达97公斤的科迪本人成功试飞后,引起了英国海军的强烈兴趣。到1903年,科迪的“飞机”风筝甚至在旧式铁甲舰“赫克托耳”号上完成了首次“舰载机”起降飞行,同时也完成了多次地面起降试验。
风筝军用主攻侦察和运输
然而,就在载人风筝经过20余年艰辛探索,即将功成名就之时,却遭遇了“滑铁卢”。1911年,随着飞艇技术的日渐成熟和飞机着舰的试验成功,人类的航空圆梦之旅再次迎来新的“挑战者”。而只能拖带在舰尾后方作为战舰附属物的风筝,由于现代飞行器观测范围、无线电通信等技术的发展而日渐没落。
的确,军用风筝并没有摆脱风筝对于风力和能见度的严苛要求,且必须在外界环境达到一定的合成风速条件下才能放飞,而战争并不会跟风筝“讲条件”。在存在强气流的山顶、海面舰艇等一些特殊环境下,通过绳索操纵风筝本身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这些问题限制了风筝的军事应用,也是载人风筝出现后却又迅速在当时的作战应用中败给气球、飞艇、飞机等现代飞行器的重要原因。
现在,俄罗斯改进的这款军用风筝,采用较高强度的新型材料,可在暴雨、暴风雪等极端恶劣情况下稳定飞行。其一大优势就是技术成熟、成系列化、设计制造方便。据悉,俄罗斯联合仪器制造公司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和载重负荷,提供从30平方米到250平方米不等的形态各异的军用风筝。
放眼未来,风筝依旧在军事应用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风筝可以凭借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迅速大规模量产等优势,扬长避短,在定点侦察、复杂区域运输等特殊任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军事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在军用风筝上安装侦察、通信设备和自组网芯片,可构建战区上空“星罗棋布”的专门军用网络,势必在信息化战场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