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拆大建”保护历史风貌
▲6月28日,居民在长辛店棚改区一处胡同穿行。 新华社发
上图,长辛店棚改项目安置房之一红山郡;下图,长辛店棚户区。新华社发 从拆了开发重建到全部留下来保护——历经6年多的考量和调查,长辛店棚改方案几易其稿,完成了从“大拆大建”到全盘保护的蜕变。长辛店棚户区改造项目日前结束入户调查,进入政策咨询阶段。率先试行“先安置,后搬迁”改造方式的该项目,安置房已完工21万平方米。 “大拆大建”棚改方案被否 6年前,长辛店被纳入棚改范围,当时的方案与本市其他棚改项目无异:居民迁走,房子拆了,南区重新开发,只留北区进行保护。但这套方案遭到了不少居民、专家的反对。 “要是只保留北区,就相当于把古镇砍掉了一半。”老住户尹喜军认为,长辛店地区改造不同于普通的棚改:“这里光国家级文保单位就有四处,也是地地道道的古镇。” 古时,长辛店是进京要道,俗称“九省御道”。现在的祠堂口胡同1号是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1921年1月,邓中夏等在此创办劳动补习学校,中共北京早期组织的许多成员曾来这里授课,启发工人觉悟。 经过梳理,该地区包含国家级文保单位四处、区级文保单位两处、翻新重建的天主教堂一处。 但长辛店棚户区不改不行,这里紧邻京港澳高速,占地79.36公顷,涉及大约5000户居民。虽然依旧是青砖灰瓦,但长辛店则早已不复往日繁华。狭窄的街道,两边摆满小摊,空中是错综复杂的电线。正午的太阳暴晒,排水沟里恶臭扑鼻而来。前几年的一场大暴雨,积水最深达到1.5米。 在诸多专家建议下,长辛店棚改放弃了2011年的“大拆大建”方案。“从资金投入和开发的角度上看,拆了开发压力小,难度也小,但并不适合长辛店。”丰台区房管中心副主任隗乐明说。 投85亿元全盘保护 在今年重启的长辛店棚改中,具体方案变成了“整个小镇全盘保护”,也就是说在符合规划条件的情况下,局部微调,不大拆大建,保护长辛店历史风貌,让老镇有机更新。 方案虽好,但资金压力巨大。“如果是南区开发,还能平衡一些资金;现在不搞开发,资金就全扛在了区政府肩上了。”隗乐明说,丰台区方面每年逐步投入资金,预计总额将达85亿元。 “6年间方案大变,反映的是棚改思路从‘大拆大建’到‘留住乡愁’的改变。”丰台区住建委副主任颉换成说,现在丰台区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到百亿元,扛下这么大的资金,只为实现长辛店古镇的最大保护。 隗乐明介绍,长辛店地区未来基本确定了“一街五片多节点”的改造方案,“一街”指现在的五里长街——长辛店大街;沿着五里长街将设置办公、文创等功能区;再想办法把地区内的文化遗迹节点串联起来。 相关部门正研究长辛店地区的规划方案,将敲定地区布局、总量控制、基础设施等内容,整体布局方案预计年底基本敲定。 在棚改居民搬迁工作完成后,将由专家对范围内房屋统一鉴定,对区域进行总体布局研究。经初步统计,该区域结构保留较好、有历史保留价值的房屋、院落共计35个。隗乐明表示,相关文物一定会保留下来,有历史价值的院落将根据规划尽可能地进行保护。 三种安置方式灵活选择 在棚改居民的安置上,长辛店也做出了新尝试。 “长辛店棚改换了个思路,选用了棚改项目上很少用的‘先安置,后搬迁’。”颉换成介绍,长辛店棚改安置包括三种方式:居民如果愿意搬迁,可搬入周边的回迁房,先把安置房建好,再进行搬迁;如果居民不愿意搬迁,可以选择原址居住,会对老房子进行改造升级,力争增加卫生间等生活设施;如果房子已不符合后期的规划,比如相应位置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可以选择平移到其他院落。 这样一来,既减少了长辛店居民搬迁周转之苦,又尽可能让古镇“留住乡愁”。 安置房就建在老街周边地区。“目前的3个项目,最远的距离不会超过5公里。”隗乐明介绍,长辛店棚改项目安置房总建筑面积约49.5万平方米,约7000套,现已完工21万平方米,共3038套。(曹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