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组织非遗保护领域研究专家对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调研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存续情况、传承人群数量变化情况、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并填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观察报表》。 2017年12月,文化部非遗司公布2018年度全国32个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名单,鲤城区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观察点。鲤城区文化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57项。近年来,鲤城区更是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非遗传承氛围好,为传承人注入强心剂 在泉州市区棋盘园黄义罗木偶头雕刻坊内,桌上摆放着几个未刻完的木偶头,这是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紫燕新刻的作品。她从21岁跟随父亲黄义罗学习雕刻技艺,至今已有28个年头。 “近几年来我感觉鲤城区越来越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创作氛围越来越好。”黄紫燕评价道,以往她和父亲等老一辈传承人一样,只知在雕刻坊里埋头做事,“现在不一样了,鲤城区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交流的平台。”黄紫燕告诉记者,2017年12月,她还受邀参与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为海内外嘉宾展示雕刻技艺。 带着技艺走出作坊,对于黄紫燕而言这不仅仅是宣传非遗技艺,与同行、市民的交流,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创作出更多生动有趣的木偶头。今年,黄紫燕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她已将传授女儿雕刻技艺提上日程,而高学历人才的加入也将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力量。 随着非遗文化保护的不断推进,鲤城区非遗传承氛围越来越好,这也为传承人注入一剂强心剂。截止目前,鲤城区设立1个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馆、14个非遗传习所、2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62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展示点,为保障非遗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阵地。 非遗技艺进校园,普及推广非遗文化 “不得外传”这样陈旧的观念在非遗文化式微的今天早已不实用。在非遗传承上,鲤城区也在不断寻找新渠道,提升非遗传播效果。随着非遗进校园的持续开展,鲤城辖区不少学校将非遗文化传承作为特色艺术教育来抓。 从2007年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泉州(李尧宝)刻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丽凤带着技艺走入泉州市第六中学,义务为学生普及(李尧宝)刻纸知识。如今,学习“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已成为泉州市第六中学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授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刻纸技艺非常感兴趣。”黄丽凤告诉记者,苏宇崴曾是泉州第六中学的一名学生,初中时因课与(李尧宝)刻纸结缘,便开始跟随黄丽凤学习刻纸技艺,虽然现在在外读大学,一有时间他还是会进行刻纸创作。 在鲤城区,泉州第七中学、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鲤城区实验小学、泉州市传春幼儿园等学校也将不同的非遗文化引入课堂。 “将非遗文化引入课堂可以向学生们普及非遗知识,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音项目福建省非遗传承人郑芳卉评价道。(陈丽霞 施远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