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长春,万木葱茏,百花繁盛!这勃勃生机中孕育着智慧之花、创新之果! 7月14日上午,长春南湖宾馆吉鹿宫内群英汇聚。“百名院士进吉林共话发展促振兴”座谈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45位两院院士,吉林省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代表,吉林省直相关部门、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负责同志,省内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代表汇聚于此,为吉林振兴建言献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吉林省副省长安立佳在会议开始的朗诵满怀热情,精心制作的吉林省省情宣传片点燃了与会代表的激情。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为两院院士代表颁发了“吉林振兴发展高端智库专家”聘书,再次表达了吉林求贤若渴的诚挚之情,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在随后的座谈中,10位院士立足吉林实际,把脉吉林发展,围绕高教强省、创新强省、人才强省等内容,作了精彩发言。在这场思想的盛宴中,智慧与灵感得以碰撞;在这次心灵的交融中,情怀和感悟得以升华。 首先发言的王佛松院士对不断优化的吉林人才环境给予了肯定,他说:“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我十分认同这句话,人才是振兴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年2月吉林省出台了18条人才新政,极大地激励了吉林创新创业的热情,对人才引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希望吉林在人才建设上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我非常高兴能和这么多院士们一起座谈”,刘旭院士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主抓手。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搞好‘三个融合’,即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产业融合;要创新三个机制,即城乡要素的相互交流机制、新型投融资机制、政府的治理机制;要发挥‘三个复兴’,即生态优势复兴、文化优势复兴、人才优势复兴;要实现‘三个发展’,即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在通化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的张伯礼院士积极为我省中药产业出谋划策,他建议吉林利用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独特等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中药品质,创立知名大品牌。强化对中医药事业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健康产业的统筹规划,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为中医药插上智慧翅膀。 “我出生在吉林,又在吉林工作了40年,更有责任和义务为振兴吉林作贡献。”张洪杰院士的发言饱含深情,他建议我省利用好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努力引进国外顶尖创新团队项目。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吉图战略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 刘忠范院士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见解,他说:“吉林科技高教资源丰富,建议利用好科教资源,解决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将科教资源和地方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新型研发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听取了发言后,景俊海向院士们表示了衷心地感谢,也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吉林新图景,他说,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新的政策机遇、吉林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的开放合作机遇、吉林优化布局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机遇相互叠加,希望院士专家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建言献策,推介引进更多高新技术大项目、好项目,助力吉林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在吉林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和紧密技术合作,心系吉林、宣传吉林、推介吉林,共同把吉林建成创新创业热土。 会内发言踊跃,会外讨论热烈。尽管座谈会进行了3个多小时才结束,但与会代表们意犹未尽,会后仍在交流讨论。 于吉红院士说:“这场座谈会办得非常好!既开拓视野,又振奋人心。既体现了我省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让大家更了解吉林,所汇集的真知灼见也将对吉林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李玉院士感受到了责任与使命,他说:“‘百名院士进吉林’活动体现了吉林人才环境的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会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多交流、多学习,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吉林农业发展献智献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走进新时代,吉林在不断汇聚智慧与力量!梦想起航,吉林振兴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任爽 郑享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