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脱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全国第二
广西用“绣花”功夫精准脱贫
本报记者刘伟
何伟、唐荣桂
“没想到戴了多年的‘穷帽子’一举就甩掉了!”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夜村新三屯贫困户纪其靖,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找到脱贫路子,不久前在脱贫“双认定”验收表上摁上了鲜红的手印。
48岁的老纪脱贫是广西实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记者日前从广西召开的全区2017年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获悉,2016年广西111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数排全国第一位;减贫速度25%,排全国第二位;943个贫困村、4个贫困县实现摘帽,“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把精准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
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截至2015年底,广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2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0.5%。广西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做好脱贫攻坚路线图设计,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把精准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纪其靖夫妻俩没有子女,妻子双目失明,无劳动能力。为照顾妻子,他无法出外务工,只好在附近乡镇打点零工,并种了3亩水田。当地土质富含硒,去年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种植富硒水稻,经过深思熟虑,他在2亩水田里种上了富硒水稻。
纪其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年两季水稻,一般品种能收1600斤稻谷,每斤收购价1.35元,而种富硒水稻一年能收2000斤稻谷,每斤收购价是1.6元,政府补贴种子和农资后,每亩种植成本能够节省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种植一亩富硒水稻比一般水稻每年增收1740元。“今年计划将家里3亩田全部种上富硒水稻,收入能增加5200多元,我们对稳定脱贫非常有信心!”
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说,本着“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原则,去年广西完成了“史上最严”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组织25万名干部历时3个多月进村入户“打分”,严格筛查出贫困人口、贫困村和移民搬迁村(屯)并建档立卡。
找准了贫困人口,接下来就是精准帮扶。自治区安排8000个单位、5000名第一书记、3万名工作队员包村,46.9万名帮扶干部包户,25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东省深圳市对口帮扶脱贫任务重的百色、河池市,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全覆盖。
“根据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帮扶需求,广西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等‘八个一批’,推进特色产业富民、扶贫移民搬迁、农村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十大行动’。2016年全区落实脱贫攻坚资金超过500亿元,扶贫投入力度空前。”蒋家柏说。
产业脱贫“换穷业” 易地搬迁“挪穷窝”
精准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广西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去年开展春季产业脱贫大行动和产业脱贫秋冬季大培训活动,给贫困户送良种、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累计培训8.2万人次,帮助9.3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广西建立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54个贫困县引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2016年已脱贫摘帽的943个贫困村大部分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还探索建立“空中农贸市场”电商扶贫模式,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河池金城江区六甲镇旦洞村草洞屯贫困户周利琴一家就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她一家5口人,3个孩子都是学前儿童,夫妻均为小学文化,过去主要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2015年精准识别时家庭年人均收入仅2472.7元,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她丈夫在政府的产业扶持和技术指导下,养起了黑山羊,数量从7只发展成20只。同时她还参加了旦洞村育婴员培训班,因表现优秀顺利获得资格证书。“有了致富产业,还掌握了一技之长,我家去年底就脱贫了。”周利琴说。
“十三五”期间,广西计划搬迁1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0%。这些贫困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本都是“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
为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自治区和78个项目县组建了投融资主体。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结合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旅游景区开发、资产收益扶贫等,打造田阳、都安、大化、环江、上林等一批移民搬迁示范项目。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自治区开工建设412个安置点,完成搬迁入住13.88万人。
2016年以来,为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广西对照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整合使用资金,加强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路、饮水工程、危房改造、电网升级、网络宽带建设。去年新建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2万多公里,解决41万贫困群众饮水难问题,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7.3万户,上千个贫困村全部通宽带网络。
广西还对114.5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120万名学生实施定人联系、跟踪培养,实现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48所技工院校结对帮扶54个贫困县,确保贫困家庭孩子“入学兜底”。
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等制度确保精准脱贫“货真价实”
自治区扶贫办考核监督处副处长韦永喜说,广西专门成立两个督查暗访小组,每组均由处级干部带队,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以随机暗访的方式,不打招呼、不接受地方接待,直接进村入户开展督查暗访。每周五回来后,整理形成《广西脱贫攻坚督查暗访专报》送自治区领导,并以“红黑榜”方式通报表扬好的、批评差的。“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等制度给广西各地脱贫攻坚戴上‘紧箍咒’,让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无处遁形。”
为确保贫困户脱贫“货真价实”,广西完善贫困户精准脱贫台账,建立全区统一的“一户一册一卡”,推进帮扶责任和帮扶政策落实到人到户,实现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共同签字的家庭收支记录精细化,提高脱贫成效评估的准确度和群众认可度。
“不破楼兰终不还。”广西依然面临艰巨的脱贫任务。今年广西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任务数70万人、奋斗目标数100万人,贫困村脱贫摘帽计划任务数900个、奋斗目标数110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计划任务数6个、奋斗目标数8个,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8.4万人。不仅完成今年脱贫目标,广西还要确保2014、2015、2016年的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已摘帽的贫困村和贫困县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发生率保持在3%以下。
为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今年广西将从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继续加力。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扶贫,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贫困户真正脱贫。
陆川县是2016年广西4个脱贫摘帽县(市、区)之一。县委书记蒙启鹏说,陆川县2016年减贫60829人,贫困发生率由10.14%降至2.94%。下一步还将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加快陆川猪、陆川橘红品牌化、产业化、电商化,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考核不能走过场,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行为零容忍。广西将严格按照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及认定程序,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经得起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
本报记者刘伟
何伟、唐荣桂
“没想到戴了多年的‘穷帽子’一举就甩掉了!”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夜村新三屯贫困户纪其靖,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找到脱贫路子,不久前在脱贫“双认定”验收表上摁上了鲜红的手印。
48岁的老纪脱贫是广西实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记者日前从广西召开的全区2017年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获悉,2016年广西111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数排全国第一位;减贫速度25%,排全国第二位;943个贫困村、4个贫困县实现摘帽,“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把精准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
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截至2015年底,广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2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0.5%。广西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做好脱贫攻坚路线图设计,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把精准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纪其靖夫妻俩没有子女,妻子双目失明,无劳动能力。为照顾妻子,他无法出外务工,只好在附近乡镇打点零工,并种了3亩水田。当地土质富含硒,去年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种植富硒水稻,经过深思熟虑,他在2亩水田里种上了富硒水稻。
纪其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年两季水稻,一般品种能收1600斤稻谷,每斤收购价1.35元,而种富硒水稻一年能收2000斤稻谷,每斤收购价是1.6元,政府补贴种子和农资后,每亩种植成本能够节省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种植一亩富硒水稻比一般水稻每年增收1740元。“今年计划将家里3亩田全部种上富硒水稻,收入能增加5200多元,我们对稳定脱贫非常有信心!”
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说,本着“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原则,去年广西完成了“史上最严”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组织25万名干部历时3个多月进村入户“打分”,严格筛查出贫困人口、贫困村和移民搬迁村(屯)并建档立卡。
找准了贫困人口,接下来就是精准帮扶。自治区安排8000个单位、5000名第一书记、3万名工作队员包村,46.9万名帮扶干部包户,25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东省深圳市对口帮扶脱贫任务重的百色、河池市,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全覆盖。
“根据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帮扶需求,广西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等‘八个一批’,推进特色产业富民、扶贫移民搬迁、农村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十大行动’。2016年全区落实脱贫攻坚资金超过500亿元,扶贫投入力度空前。”蒋家柏说。
产业脱贫“换穷业” 易地搬迁“挪穷窝”
精准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广西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去年开展春季产业脱贫大行动和产业脱贫秋冬季大培训活动,给贫困户送良种、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累计培训8.2万人次,帮助9.3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广西建立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54个贫困县引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2016年已脱贫摘帽的943个贫困村大部分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还探索建立“空中农贸市场”电商扶贫模式,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河池金城江区六甲镇旦洞村草洞屯贫困户周利琴一家就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她一家5口人,3个孩子都是学前儿童,夫妻均为小学文化,过去主要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2015年精准识别时家庭年人均收入仅2472.7元,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她丈夫在政府的产业扶持和技术指导下,养起了黑山羊,数量从7只发展成20只。同时她还参加了旦洞村育婴员培训班,因表现优秀顺利获得资格证书。“有了致富产业,还掌握了一技之长,我家去年底就脱贫了。”周利琴说。
“十三五”期间,广西计划搬迁1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0%。这些贫困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本都是“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
为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自治区和78个项目县组建了投融资主体。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结合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旅游景区开发、资产收益扶贫等,打造田阳、都安、大化、环江、上林等一批移民搬迁示范项目。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自治区开工建设412个安置点,完成搬迁入住13.88万人。
2016年以来,为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广西对照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整合使用资金,加强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路、饮水工程、危房改造、电网升级、网络宽带建设。去年新建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2万多公里,解决41万贫困群众饮水难问题,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7.3万户,上千个贫困村全部通宽带网络。
广西还对114.5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120万名学生实施定人联系、跟踪培养,实现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48所技工院校结对帮扶54个贫困县,确保贫困家庭孩子“入学兜底”。
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等制度确保精准脱贫“货真价实”
自治区扶贫办考核监督处副处长韦永喜说,广西专门成立两个督查暗访小组,每组均由处级干部带队,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以随机暗访的方式,不打招呼、不接受地方接待,直接进村入户开展督查暗访。每周五回来后,整理形成《广西脱贫攻坚督查暗访专报》送自治区领导,并以“红黑榜”方式通报表扬好的、批评差的。“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等制度给广西各地脱贫攻坚戴上‘紧箍咒’,让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无处遁形。”
为确保贫困户脱贫“货真价实”,广西完善贫困户精准脱贫台账,建立全区统一的“一户一册一卡”,推进帮扶责任和帮扶政策落实到人到户,实现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共同签字的家庭收支记录精细化,提高脱贫成效评估的准确度和群众认可度。
“不破楼兰终不还。”广西依然面临艰巨的脱贫任务。今年广西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任务数70万人、奋斗目标数100万人,贫困村脱贫摘帽计划任务数900个、奋斗目标数110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计划任务数6个、奋斗目标数8个,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8.4万人。不仅完成今年脱贫目标,广西还要确保2014、2015、2016年的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已摘帽的贫困村和贫困县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发生率保持在3%以下。
为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今年广西将从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继续加力。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扶贫,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贫困户真正脱贫。
陆川县是2016年广西4个脱贫摘帽县(市、区)之一。县委书记蒙启鹏说,陆川县2016年减贫60829人,贫困发生率由10.14%降至2.94%。下一步还将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加快陆川猪、陆川橘红品牌化、产业化、电商化,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考核不能走过场,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行为零容忍。广西将严格按照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及认定程序,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经得起考核评估和历史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