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浏览土地供求信息,预约看地,再将土地交易流程交予第三方协助完成——这种类似网络购物的“一键下单”操作模式,为土地流转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土地流转O2O,正是罗亚维目前所致力推进的事业。2016年,他和几个合伙人创办的“地合网”仅仅上线一年多,便获得了A轮千万级投资。
拆除交易壁垒
在广东省恩平市经营饭店的李先生一直想办一个畜禽水产品直供基地,却苦于找不到土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上了“地合网”,很快相中了一块土地。从与村民订立租用合同到交易完成,李先生仅仅用了8个工作日。
“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传统土地流转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农村更多的沉寂资产显化出来,变成资本。”谈起“地合网”的起源,罗亚维这样解释,以往企业、大户想流转土地,都要先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村委会反复了解、协商,“如果想要租用的连片土地归属不同的承包户,还要挨家挨户征得同意,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成功。”
对于“地合网”的创始团队来说,将土地流转与互联网捏合在一起,已不是第一次。7年前,也是这班人马,曾创办了一家名为“土地资源网”的网站,专门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及土地资讯,试图借助互联网拆除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壁垒。然而,尽管提供了数十万条信息,但由于网站缺乏有效的甄别手段,地源虚假、“地”不对板的情况比比皆是。
与单纯作为信息交换平台的“土地资源网”不同,2015年上线的“地合网”不再只是一家“信息超市”,而是一个将功能嵌入到土地流转各个环节、把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服务商。从提供信息到安排看地,从地块测量到价格评估,乃至代办交易过户,“地合网”都有专业团队全程介入。“每一块上线的土地都经过我们的严格考察和勘测,确保信息真实有效。”罗亚维说。
探索规范标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信息提供到交易服务,对于“互联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来说,2015年是个分水岭。而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对于“地合网”来说,探索制定出一套健康发展的规范标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流转中,土地价值评估是个核心问题。特别是对于许多人生地不熟的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成为“冤大头”,成为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根据光、温、水以及政策用途等主客观条件,每一个在‘地合网’上线的地块都会被首先评测出不同等级。”地合网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助理张浩说,“地合网”在业内首创了由96个调查项目、37项评级指标、6大维度构成的宗地测评系统。
除了构建价格计算模型,保障基础数据质量同样重要。对于“地合网”来说,活跃在全国141个县区的直营、加盟机构以及遍布农村的6000多位授权经纪人,正是这一双双“火眼金睛”。
绘制土地“云图”
2016年11月,在第三届广东互联网大会上,一款名为“地合云图”的产品受到众人热议。“这是一个集土地价格指数、土地规划、土地综合信息等数据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图云服务平台。”张浩边说边向记者演示。除了数据整合分析外,“地合云图”还录入了无人机对地块地貌、城市景观等进行720°拍摄形成的影像,用户可通过身临其境“看地”。除了为投资者找地提供便利,“地合云图”在农村土地确权中同样大显身手。在广东省英德市西牛镇新城村,由于地块零碎、地形复杂等原因,仍存在地块权属信息管理难、地块流转后数据更新慢的情况。如今,仅需一张无人机航拍影像叠加土地权属信息的“地合云图”,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2015年12月,英德市被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地合网”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土地确权数据,制作了全新电子地图,为试点工作提供了“一村一镇一图”的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地合网”还协助当地政府探索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二次流转交易处置机制。一旦出现不良抵押贷款,“地合网”便可通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尽快实现土地经营权的二次流转,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