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时候老滕泪流满面
还记得东华门夜市的老滕米线吗?
去年6月24日晚9点,东华门夜市在经过了32年的风风雨雨后撤市了。老滕米线是这条街上最老的小吃品牌之一,60多岁的摊主滕北玲,30多年来给老主顾们的印象,是他那脸上略带着神秘的微笑,从来没人见过他发愁的样子。撤市那一晚,滕北玲洒泪与老顾客们惜别。从那时候开始,老滕米线何时能再出现,一直是食客热议的话题。
一直以来,滕北玲有着自己的苦恼,也有着周全的思量。老爷子口风儿挺严,直到昨天下午,记者见了滕老爷子一面,这才算确信:今儿下午5点,老滕家过桥米线要重新开业了。
价格不变
进了东安门大街,打百货大楼后身奔南,路西是南京大饭店,正对着路东的这家饭馆,就是老滕家过桥米线的新址。如果拿原来的东华门夜市当坐标原点,老滕家过桥米线的新址是往西南挪了几百米。昨天下午,记者见着滕北玲时,他正忙活着。跟老爷子聊了没几句,送字号条幅的就来了。一卷子条幅拉直,蓝底红字,写着“老滕家过桥米线”。工人师傅加着小心,把条幅贴在饭馆的窗玻璃上。滕北玲今年65岁了,擦玻璃、扶梯子,看上去就跟个年轻人似的,干劲十足。“爷们儿瞧见没,这新招牌不能印成黄色或者绿色,这都有讲究。”贴完了条幅,滕北玲心里更踏实了。
“31日下午5点,说定了,一准开业!”滕老爷子许给记者了,更是许给咱们老顾客了。
今天下午,您就又能跟滕老爷子见面了。说起新店的情况,滕北玲一连说了好几个不变,头一个说的,就是价格没变,20元一碗。滕北玲说,这个价格至少要维持3个月,今后是否会变动还要看市场。“客人会比以前少,以前除了老顾客,还有游客呢,但这次我想明白了,不为了钱,我是因为舍不得老顾客们,所以只要能维持,这价一定不会变。”
味道不变
滕北玲还许诺,新店开张后,所有的用料都是原汁原味的,他那一锅老母鸡汤里头,30多斤的料,放的还是鸡骨头、鸡皮、鸡架、鸡油。“你要真放点化学添加剂,打旁边一过就能闻出来。”
这一锅汤熬了30多年,汤里熬着的不再是单纯的料,而是一个个故事。“您再给加勺酸菜。”老顾客说完递过来一块钱,本意是这料也是花钱买的,不能白要。滕北玲倒说,咱不弄这事,钱拿回去。“真收人钱合适么?人家吃我这儿的米线这么多年,我哪能两眼就认钱啊?”
老顾客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奖”的段子。吃着米线,如果正赶上锅里的鸡炖烂了,滕北玲拿筷子把鸡肉挑出来,您来个腿儿,他来块鸡胸,就当中奖了。“今儿又吃着鸡了啊!”滕北玲听了也高兴。他说,其实,谁缺这一口肉呢?就是图个乐。
昨儿一下午聊了很多类似的事,滕北玲现在想做的,不仅是重开这家店,而是要把这些细节都给找回来,甚至达到了苛求的地步。在他眼里,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用他的话来说,挣钱已经不打紧,离开东华门夜市后,他发现自己离不开原先每天与老顾客们谈天说地的那种生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情怀不变
滕北玲是个闲不住的人,离开了夜市,每天在家里跟电视“相面”的日子太难熬了。刚开始那阵,趁着媒体关注的热乎气儿,联系滕北玲搞合作的商家挺多,可老爷子再三思量后还是婉拒了。“我知道大家都是好心帮我,我也不反对炒作,可我真怕把这一锅米线做变了味道。”
手机里头,不算闺女给做的公众号,光是老顾客们发来的微信就翻不过来了,粗略一看一千多位,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再开业,一天的电话最多也接上十几个,滕北玲坐不住了。
连着几个月,滕北玲可着百货大楼周边的地段就这么转悠,一面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址,一面在思考,每走到一个地方,触景生情,总能想起老顾客们的样子。
离开夜市那天,有个抱孩子的说,“滕大爷,您好好儿的。”听着,老滕眼泪下来了。就是这么一句并不明确的问候,像钩子一样勾住了滕北玲这颗老北京的心。“这话是不起眼,可就是咱老北京人才这么说话呢。”
滕北玲又想起,有人说他撤了,吃不上米线了,这是胡说,这么大个北京城,哪儿还吃不到米线啊,自己的米线真就那么好吗?没有!“有人说自己是吃着老滕米线长大的,这真是捧我,米饭馒头不吃?”思来想去,老滕更加坚信,大家吃的不光是碗里的,吃的更是情怀,是回味,想重新开店,情怀是最不能丢的。
最终,滕北玲相中了南京大饭店对面的这家麻辣烫店,留了名片和字条,问问对方愿不愿意合作。可巧,店长小程也是个小吃迷,家住在东四,看过隆福寺小吃街的消失,也看过东华门小吃的“隐退”,总想着为这些老字号能做些什么,如今滕老爷子能找上他,真是个喜出望外的事。
于是,新店铺就以老滕与小程合作经营的形式重生了。记者临走时,滕北玲又叫住了记者,他指着自己身上那件有点显旧的红毛衣,“明儿你看见我时,我还穿那件白色工作服,外头还是红围裙、红帽子!”说罢,滕北玲的脸上,又泛起了熟悉而神秘的微笑。他真的回来了!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