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可欢 暮春时节,广东省产粮大县廉江市的乡陌田间秧苗青青,长势喜人。记者跟随农业部百乡万户广东调研组来到廉江市营仔镇,与当地种粮大户一起话农事、聊心愿,倾听种粮大户们今年的诉求与期盼。 数场座谈下来,调研组发现,尽管国家多年来持续不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生产成本、变幻莫测的市场反应以及惠农政策的落实误差,农户们心中仍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愁心事。 一愁种粮收益低。在营仔镇北堤村,当被调研组问到种粮的成本时,现场20多位种粮大户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感叹如今种粮成本高居不下,种粮收益太低。种粮大户张贞当场用纸笔给调研组算了一笔明白账:田租200元、种子15元、机耕机收170元……加上农业投入品还有人工费用等,每亩水稻的成本将近850元,而按照2016年当地早晚造水稻收购价1.38元/斤、亩产700斤计算,一亩水稻的纯利润仅有一百元左右。 二愁政策补贴落实不到位。营仔镇云峡村的种粮大户孙素向周边村庄流转了320亩土地种植水稻,令他不解的是,国家的种粮补贴却没有真正发放到他手上,而是发到了原来土地的承包户手里。孙素的困惑也是大多数种粮大户的困惑。由于他们流转的土地很多原是已撂荒的地,复垦、水利设施重修都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然而却种粮补贴却仍旧发给了原来的承包者,这无疑更加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三愁水稻政策性保险成“鸡肋”。廉江是台风多发地区,从2010年开始,当地开始推行政策性水稻保险,保费每亩20元,农民仅需自费4元,其他由政府补助。这本是一件利民利农的好事,然而在推行中却“遇冷”,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理赔速度慢,被访农户均表示,2016年早晚两造因气象灾害受损的水稻,至今仍未拿到保险金,一些农户甚至打消了继续参保的念头。二是在定损标准上农民没有博弈权,按照规定,参保水稻受灾每亩最高能得到350元的赔付,然而实际情况是,如何定损并且计算补偿标准,都由保险公司确定,农民始终没有话语权。 尽管困难重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始终割舍不下对农耕的情怀和眷恋。已经68岁的张炳树和他的两个弟弟都是云峡村的种粮大户,三兄弟加起来的种粮面积将近1000亩。“如果国家的惠农政策能落实到位,让种粮人得到实实在在的补贴和支持,我还是愿意继续种粮。”张炳树向调研组表态道。 对于农户们的困惑和诉求,调研组表示,目前,农业部和财政部已经发布了《2017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同时,调研组还建议,解决种粮效益低的问题,既要靠政策有形的手,也要靠市场无形的手。种粮专业大户应该抱团成长,迎和市场需求调整水稻品种和品质结构,通过发展品牌经济来带动提升粮食质量效益,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