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广西 • 正文

在“人类不宜生存地”决战贫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人民品牌网

  板升乡弄丛村的一块“龙卷地”(3月24日摄)。因山弄石多地少并先天缺水,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瑶族同胞们从弄底开始,用小石块垒出圆形梯田,用于玉米种植,一圈圈的梯田由小到大,依山而上,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内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缺水缺土。当地生存环境恶劣,数万群众靠水柜攒雨水供人畜饮用,在石头缝间“抠”庄稼,不少贫困户一年中缺粮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

  面对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当地分门别类地推进“造血”项目建设,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行水柜建设、茅草房改造、村道建设,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扶贫水柜分布在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民的房前屋后(3月24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内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缺水缺土。当地生存环境恶劣,数万群众靠水柜攒雨水供人畜饮用,在石头缝间“抠”庄稼,不少贫困户一年中缺粮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

  面对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当地分门别类地推进“造血”项目建设,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行水柜建设、茅草房改造、村道建设,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在板升乡弄雷村,工人们抬着抗旱饮水工程的水管在山路上艰难行进(2016年8月10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内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缺水缺土。当地生存环境恶劣,数万群众靠水柜攒雨水供人畜饮用,在石头缝间“抠”庄稼,不少贫困户一年中缺粮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

  面对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当地分门别类地推进“造血”项目建设,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行水柜建设、茅草房改造、村道建设,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支书蓝志平(左)和贫困户在合作社查看七百弄鸡生长情况(2016年8月11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内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缺水缺土。当地生存环境恶劣,数万群众靠水柜攒雨水供人畜饮用,在石头缝间“抠”庄稼,不少贫困户一年中缺粮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

  面对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当地分门别类地推进“造血”项目建设,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行水柜建设、茅草房改造、村道建设,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七百弄乡弄京屯村民展示养殖的蝎子(3月21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内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缺水缺土。当地生存环境恶劣,数万群众靠水柜攒雨水供人畜饮用,在石头缝间“抠”庄稼,不少贫困户一年中缺粮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

  面对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当地分门别类地推进“造血”项目建设,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行水柜建设、茅草房改造、村道建设,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人民品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