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广东 • 正文

广东新丰秀田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人民品牌网

  老黄头名叫黄一明,是广东省新丰县马头镇秀田村的农民。虽然已经是奔七十的人了,可他忙起春耕来却浑身是劲儿。这不,10天前播下的玉米,苗已经抽到了铅笔那么高。老黄头不放心,又起了个大早,仔仔细细给这些小苗撒了一遍肥。“如今灌溉不愁,我种了5亩玉米,顺利的话能收4000多斤。”

  田好种了,田里的收成也更高了

  看着长势喜人、水肥丰润的玉米地,谁能想到,这片田地不久前还是接不上灌溉水源的旱地、瘦地。出力多、收成少,很多村民干脆把田地撂荒,外出务工。改变这一切的,是广东近年来大力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老黄头的儿子儿媳都在广州打工,老两口在家种地,照看孙子孙女。如今,和玉米田一起承载着老黄头增收愿景的,还有家门前那两口莲塘。正月里埋下去的莲藕,已经拱出来一片片的小叶芽,这一年下来,预计又能收个4000多斤。

  “包粟(即玉米)也好,莲藕也好,有了这一脉水,全都活了。”顺着老黄头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玉米地边有一条半米宽、水泥砌筑的灌溉水渠,笔直延伸到面前的莲塘边。老黄头从水渠侧边接了一条水管,直接把水引到莲塘里。另外一边,则是一条一米宽,更大更深的排水渠,将多余不用的水排入远处新丰江的支流。

  新丰县地处粤北山区,秀田村农田不少,但过去要么是排水不畅的低洼田,要么是干旱缺水的边坡地,遇到干旱和水涝,农作物常常大面积歉收。村支书黄小冰至今还记得2008年收稻子的时候,正好遇上百年一遇的大雨,几乎颗粒无收。而老黄头家的地由于灌溉不畅,长年又为干旱发愁。“过去那地里直接挖出来的土渠,经过多年早已破败不堪,不仅蓄不住水,还很容易淤塞,为此村里每年还要花点钱请人来清淤。”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秀田村蔬菜生产蒸蒸日上

  2014年,广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春风吹到了新丰,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大片荒地、低产田变成良田。秀田全村1300亩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得到拓宽。

  “过去只能种花生,现在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愁没有水浇地;电动三轮车、摩托车也能一直开到田头,再也不用人背肩扛辛辛苦苦把收成拖出来了。”黄一明说,去年他两口子种地收入了1万多元,比往年增加了5000元。于是,他在自家平房上加盖了一层楼。“今年收2万元不成问题,再把二楼好好装修一下,年底就可以住上去了。”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秀田村成立的田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如虎添翼,成功吸引一家农业企业进入,流转了全村600亩土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蔬菜种植。企业还依托周边新修的沟渠,在田间一步到位建起大棚和自动喷灌设施。这么一来,耕种更加松快便利,收成也更有保障。

  如今,村民将土地租给合作社,并为合作社打工,一边坐收租金,一边还能拿工资。村集体还依托农业发展起乡村生态旅游,农产品自产自销,节假日一天能吸引四五千人游玩。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到3000元提高到如今的1.1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由2.8万元提高到20余万元。

  生态环境好了,种田越来越有奔头了

  现在,当年那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蜕变成现代农业风生水起的生态村,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农田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眼下的秀田,农民满怀希望忙春耕,一年四季有奔头。“别说撂荒啦,过去没人要的那些边边角角的旱地都种满了。有些人甚至连城里的工都不打了,又回来种地。”黄小冰说。

  老黄头说,去年他老两口种地收入1万多元,比往年增加了5000元。如今老黄头时常望田感叹:“原来生活几十年的村子,竟是这样一块宝地。你说我干起活来,怎能不浑身是力?”

  据广东省国土厅介绍,“十二五”期间,该省共投入资金200多亿元,新建、改建田间道19634公里,新建、修建灌排渠(管)道54297公里,平整土地58758亩。“十三五”期间,国家又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任务1046万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人民品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