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北京 • 正文

丰台首个“外套式”老旧小区改造 每户变大12平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人民品牌网

    
  卢沟桥北里和卢沟桥南里7栋老旧居民楼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将在9月前全部完工,400多户居民将在“旧家”感受到“新房”的感觉,每户住宅面积将增加不少于12平方米。图为样板间内,工人测量新增加的面积。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丰台首个“外套式”老旧小区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今年9月前完工
  今年冬天到来之前,卢沟桥北里2号楼、3号楼、4号楼、10号楼、11号楼、15号楼以及卢沟桥南里7号楼,7栋老旧居民楼的400多户居民将在“旧家”感受到“新房”的感觉。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施工的老旧小区抗震加固改造工程预计在今年6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实现外檐亮相,9月前全部完工。“外套式”结构加固改造不仅能让这个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小区楼房更加结实、美观,并且每户居民的住宅面积将增加不少于12平方米。
  “开放日”小区居民“回家看房” 
  “可得好好看看这十多平方米是怎么多出来的!”“这儿可以改一个小客厅了,以前来人都没地方坐!”在卢沟桥北里15号楼3单元29号的样板间里,“回家看房”的小区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邻里闲谈间满满都是自家的“梦想改造计划”。
  由于“外套式”加固需要涉及结构改造施工,在为期7个月的改造施工期间,小区居民全部迁出,临时租住在距小区不远的周转房。家住卢沟桥北里2号楼的李大姐告诉记者,在小区改造前,自己与父母、丈夫及女儿一家五口“蜗居”在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两居室内,母亲和女儿同睡,父亲每晚睡在沙发上,一旦家中有远方来客,更是捉襟见肘,只能打“地铺”。“甭多,再多出个10平方米,屋里就能宽敞多了。”这句话李大姐念叨了好多年,没想到,在今年冬天到来前,这个10平方米的“小梦想”就真的可以实现了。
  “外套式”加固让老房增面积 
  据了解,卢沟桥北里小区是计划经济时代北京几个老国有企业的职工分配住房,每户面积在50至60平方米之间。小区建设之时国家建筑抗震标准“78规范”尚未出台。如今,这些经历了42年风雨的居民楼已经不能达到现今的抗震要求。包括卢沟桥北里2号楼、3号楼、4号楼、10号楼、11号楼、15号楼以及卢沟桥南里7号楼在内的7栋老旧居民楼建筑面积总计2.5万平方米,居民共计438户。
  北京建工四建公司工程部部长贾洪振介绍,老旧小区结构加固分为“板墙式”和“外套式”两种。“板墙式”是在建筑的外立面喷涂一层混凝土形成新的结构,可以带户施工。现在正在进行的卢沟桥南里7号楼就是采用这种技术进行加固改造。“外套式”简单说来就是在建筑的原有结构外“套”上一道新的结构,与“板墙式”相比更加复杂,也更加考验施工团队的技术和水平,卢沟桥北里的6栋居民楼就将采用这种技术进行加固改造。
  贾洪振说,通过钢筋植入原有楼体结构内的方法,就可以让新老结构通过钢筋的强大拉力紧紧连接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整体。同时原有外墙到南北两侧新立起的外墙距离分别为1.5米和1.5或2.1米,这其中多出来的空间也就成为各家各户住房中的新增面积。等待居民回迁后,项目团队还将与属地政府密切配合,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完成新增住房面积的确权,让各家各户尽快将新增的面积稳稳地“攥”在手里。
  老旧小区将现“青砖黛瓦” 
  记者还了解到,卢沟桥北里原有居民楼都是上世纪70年代普遍采用的平屋顶。还有部分居民将屋顶平台“充分利用”,搭建了很多“鸽子窝”,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容易造成雨天漏水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项目团队结合宛平地区整体风格,按照宛平地区整体改造方案,本着安全、美观、实用的原则,制定了屋顶改造方案,将平屋顶改为坡屋顶,配合楼体保温材料应用,住户家中在冬季的温度将提升3到5摄氏度。
  这片老旧小区与宛平城一街之隔,为了让老旧小区改造后,与毗邻的宛平城和卢沟桥更加和谐,改造时将在保温材料外涂刷仿砖造型的外立面,在坡面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屋瓦加以飞檐造型,在单元门等小细节上也将通过传统窗格的意象化造型体现浓浓的中国风,小区改造后将呈现“青砖黛瓦”的雅致,与宛平城和卢沟桥形成和谐的美景。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文 李木易/摄
    (原标题:“外套式”老旧小区 每户增12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人民品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