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健康 • 正文

“奋进新时代·开创新未来”走进广东大湾区新苗基金公益项目谱写新篇章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樊殿恩

“奋进新时代·开创新未来”

——大型系列专题公益报道活动之

走进广东大湾区新苗基金公益项目谱写新篇章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充分发挥中央媒体在强国创新发展中的优势作用,深入基层,深度挖掘社会爱心公益活动中涌现出的精英人物和先进事迹。

2019年8月24日,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奋进新时代·开创新未来”走进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深入解读新苗基金公益项目的十年发展历程,以多维度的视角,深入新苗公益普查基地、手术室、牵引基地以及保守治疗基地,深度访问助力新苗公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深度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公益普查工作在全国的引领与示范效应。我们深入手术室一线,历经8小时,全程见证杨军林团队在极重度脊柱侧弯手术中,脊柱全部打开的情况下,不用输血,三天下地活动的医学奇迹,可称谓手术台上的“魔术师”、指尖上的“雕刻师”。见证了原需手术的40-60°侧弯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迎来的康复奇迹。走近保守治疗医护团队以及受到公益救助的“天线宝宝”们,感受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

据悉,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致残致死性疾病,国际报道其人群发病率为2-3%,据此计算,我国有数百万脊柱侧弯患者,其中70-80%左右为10-18岁的青少年。青少年人群因处于生长发育高峰,侧弯进展迅速,如未能及时发现治疗,易引起外观畸形和脏器功能障碍,部分青少年因身体畸形造成了性格异常,易走极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潜在危害。脊柱侧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广东省青基会理事长林乔林介绍,新苗基金公益项目是由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山一院脊柱侧弯中心于2010年发起创立的,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拥有专项公益基金、专业公益医疗团队的脊柱侧弯专项救助基金,由新苗基金公益手术、新苗基金公益普查以及新苗基金公益保守治疗三部分组成。

 

新苗基金公益手术

杨军林教授是新苗基金公益项目创始人,也是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中心主任、小儿骨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苗脊柱侧弯中心主任、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主任。2010年,杨军林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医疗团队为核心建立了新苗公益手术专家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显微医学部学科带头人廖威明教授、脊柱科主任及新苗基金负责人万勇教授介绍,脊柱侧弯手术是具有高风险、高并发症、高费用特点的骨科“皇冠”手术。新苗基金公益项目创始人杨军林教授率领的多科室协作的脊柱侧弯手术专家团队,攻克了多项脊柱侧弯国际手术难关,近十年来,新苗基金共投入约2500多万元公益资金,手术救助了250多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委书记黄佳聪介绍了作为新苗基金公益手术基地之一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年来在积极履行社会公益责任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

上图:极重度侧弯患者蓝艳香术前术后对比

8月25日上午,在新苗公益术前牵引基地,我们见到了三位手术成功的人,她们是新苗基金公益手术的受益者,通过近距离的沟通,聆听了她们的故事。其中,曾经极重度侧弯(>210°)患者蓝艳香的情况比较严重,术前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骨质严重疏松、营养不良等问题,经过近两年的牵引锻炼和综合治疗,患者达到了基本的手术条件,公益手术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一次性完成。杨军林教授讲述,该项手术突破了术中麻醉风险、脊髓损伤风险、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内固定松脱风险以及术后心肺功能重建等难关。三名曾经的重度侧弯患者如重获新生,充满自信和阳光,她们说是新苗公益和杨教授团队的全体医务人员给了她们第二次生命。

新苗基金公益普查

据悉,在重度侧弯患者源源不断的情况下,为了从根本上阻断重度侧弯的发生,2013年,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中山市教体局的支持下,新苗基金公益团队以“早查早治,预防为主”为原则,历时六年完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约168万人次的中学生脊柱侧弯地毯式普查,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

广州市教育学会会长、广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吴强介绍了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公益普查的整体情况,充分肯定了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在三轮地毯式公益普查工作中表现出的规范性及专业性,做到了六年普查工作无一例教学事故。吴强呼吁各级政府、各地学校及学生家长都来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脊柱健康,通过公益普查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人民品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