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任攀攀
3月17日,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内陆河流径流的水质下降会妨碍受白化等破坏性因素影响的大堡礁珊瑚自我修复,改善当地水质将有助于提高珊瑚礁的“自愈”能力。
纵贯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全长2300多公里。正常情况下珊瑚会呈现多种色彩,这些颜色来自寄居的藻类,这些微小的共生藻也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能量。没有了这些藻类,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近年来,大堡礁珊瑚出现大规模白化迹象。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温度上升是最大威胁,此外大堡礁还面临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威胁。研究人员认为,大堡礁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珊瑚对抗这些影响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珊瑚礁研究项目中心、阿德莱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1995年至2017年期间采集了大堡礁46个地点的珊瑚覆盖数据,以评估热带气旋、疾病暴发和珊瑚白化对珊瑚礁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同时还检测了珊瑚从损害中自我修复的情况。
他们发现,内陆河流支流的不良水质,尤其是洪灾后水中的废弃物、地表沉积物和营养污染等流进海水后会给大堡礁生态带来压力。不良水质使白化珊瑚自愈速度变缓,且更容易遭到病害侵袭。
研究人员建议,如将内陆河流支流水质改善6%至17% ,很可能会减少近海地区珊瑚白化现象。不过他们也提示,仅改善地区水质并不能保护对海水温度敏感的热敏珊瑚。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