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正处于空载试运行阶段的福州地铁2号线各个站台上依旧一派繁忙景象,地铁工作者们不放假不停工,为确保市民“五一”前坐上地铁而忙碌着。福州地铁2号线是福州市第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的两条轨道线路之一,正式运营后将与地铁1号线形成十字型骨干网架,有效缓解福州市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
对于地铁这种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资金保障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因素。与很多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一样,福州地铁建设也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援手”。近年来,国开行大力支持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累计向福州地铁集团授信730亿元,并先后牵头组建了福州地铁1、2、5、6号线4个项目的贷款银团,实现贷款发放178亿元,有力支持了福州市基础设施补短板。这只是国开行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之一。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在落实和助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表示,2018年,国开行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3.4万亿元。截至2018年底,国开行集团资产总额16.2万亿元,银行资产总额15.9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14年保持在1%以内。
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过去一年,国开行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在“破”方面,国开行积极推动破除低端无效供给,钢铁、煤炭、煤电等过剩产能行业贷款余额稳步下降。在“立”方面,国开行加大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在“降”方面,国开行去年减免中间业务收费70亿元,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平均执行利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助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创新。在陕西,国开行积极挖掘当地丰富的科技资源,全力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西安光机所低轨商业卫星物联网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向陕西产学研、军民融合、科技密集区域建设等领域投放贷款150亿元,助力陕西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基础设施补短板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山西,国开行以山西省组建交通控股集团为契机,创新融资再安排模式,依托企业信用,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以市场化手段助力山西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着力破解当地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取得积极成效。
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国开行助力解决民营企业阶段性资金紧张,设立1000亿元专项贷款支持民营企业纾困。截至目前,该专项贷款已实现发放超过320亿元,有效解决了数千家企业的三角债问题。
国开行行长郑之杰表示,2019年,国开行将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助力畅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更好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促进民生改善
日前,一家来自厦门的企业为四川乌蒙山区深处的叙永县贫困农户带来了脱贫希望。国开行四川分行、厦门分行协同,贷款支持厦门建发纸业专项采购叙永县农户的竹原料,将促进叙永县45万亩竹基地建设,带动乌蒙山区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1413元。这是国开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四川省落地的首个项目,也是该行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崇高使命,聚焦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领域,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一个具体案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脱贫攻坚事关百姓疾苦,事关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国开行按照“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扶贫“三大行动”。第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在准入标准、贷款利率、信用结构、贷款期限和人员派驻等方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支持。第二是东西部扶贫协作行动。连续两年召开开发性金融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会,与东部地区政府联合举办12场“开发性金融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行动”活动,对接290家龙头企业,促成24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第三是定点扶贫行动。国开行不断加大对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和四川古蔺四个定点县的帮扶和支持力度,当年向四县新增发放贷款12亿元,安排捐赠资金650万元。同时,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的定点扶贫合作。2018年,国开行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668亿元,覆盖全国111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
对于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子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及家庭命运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助学贷款正是打开这扇命运之门的钥匙。作为我国助学贷款的主力银行,国开行满足了全国85%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助学贷款需求。截至2018年底,该行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超过1600亿元,帮助1188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同时,国开行坚持助学助业两手抓,累计在20个省市举办了56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场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超过7.6万个。
图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两名贫困大学生在了解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政策。
棚户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承载着亿万棚户区居民的期盼。国开行把棚户区改造放在支持民生改善的突出位置,切实发挥棚户区改造融资主渠道作用,与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动投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市场化方式鼎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帮助超过2300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实现从“忧居”到“宜居”。
图为国开行支持的辽宁抚顺采煤沉陷棚户区改造项目。
赵欢表示,国开行2019年将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三大行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力度不减。同时,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做好符合要求的棚改续建项目贷款发放,加强新开工棚改项目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大力开展助学助业,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助学贷款支持力度。
鼎力支持生态环保
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过去一年,国开行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城乡建设、工业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国开行与国家长江办签署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长江大保护、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百漾千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湖北武汉市青山北湖试验区等项目建设,发放超过2600亿元贷款助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修复、交通互联互通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领域发展。
图为国开行支持的浙江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同时,作为我国最大的债券银行,国开行近年来主动探索发行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粤港澳大湾区清洁交通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发展”等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并在香港联交所和中欧国际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首笔中国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既引导各类资金支持生态环保事业,又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2018年,国开行首次发行了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该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截至2018年底,国开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9万亿元,继续保持我国绿色信贷主力银行地位。
郑之杰表示,2019年,国开行将加强与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沟通协调,大力支持环保节能减排、长江大保护、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和海岸线保护等领域发展,配合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日前,国开行向中蒙两国新开放的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多个项目承诺贷款4.18亿元,并实现首笔贷款发放8400万元,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完善中蒙俄合作机制建设,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窗口增添了新的动力。这也是国开行持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案例。
2018年,国开行把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开展国际业务的重中之重,积极配合国家领导人互访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国家主场外交,推进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高质量落实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公布的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截至2018年底,专项贷款已累计承诺折合人民币4665亿元,累计合同签约人民币2359亿元,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过去一年,国开行不断加强多双边金融合作,发起成立了中阿银联体、中非金融合作银联体,进一步扩大全球金融合作的“朋友圈”,获得有关合作方的高度认可。同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政府间规划合作,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智库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专项多双边交流培训和专项奖学金成果落地,助力凝聚共建“一带一路”的人心和共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19年,我国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开行也将迎来成立2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开行将坚持党对开发性金融的全面领导,聚焦使命定位,遵循金融规律,着力补齐短板,强化风险防控和内控合规,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信贷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郭凯轩)
案例一:
陕西:开发性金融助民企解燃眉之急
“国开行给予我们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及业务支持,不但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让我们真切看到了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地的实效,同时给我们企业更多的无形增信。”这是西安华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延都在写给国家开发银行的感谢信中的话语。
华欧精密是一家总资产不足一亿元的小型民营企业。依靠过硬的技术水平,华欧精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其产品占据了约3%的市场份额。目前,华欧精密年净利润500万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樊延都也作为陕西省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但此前一段时间内,华欧精密曾陷入生存与发展的两难局面之中。面对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企业想抓住机会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其主打产品供货周期长、回款周期长,再加上融资成本高、财务负担重,使得企业运营成本节节攀升,遭遇阶段性流动性紧张。
关键时刻,国家开发银行伸出了援手。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在民企座谈会结束后不久,便研究出台了民营企业流动性支持贷款的工作方案。国开行陕西分行主动联系华欧精密公司,成立专项调研小组,深入企业一线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主要产品,并结合产品应用领域和分类销售情况,“融资融智”为企业量身打造困难化解的“组合拳”:一是为企业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商票贴现;二是利用平台优势协助企业清理应收账款;三是利用投贷联动给予资金支持;四是适时给予中长期项目贷款。在国开行的大力支持下,华欧精密顺利度过了困境,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华欧精密仅仅是国开行陕西分行支持民企发展的一个案例。近几个月来,该行认真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迅速落实国开行总行出台的民营企业流动性支持贷款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承诺民企专项贷款39.7亿元,实现发放19.2亿元,受益民企超过千家。(刘意)
案例二:
广西:国开行“四融”服务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开发银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坚持“融资、融智、融制、融商”相结合,支持广西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加大融资支持,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国开行广西分行发放贷款45亿元支持凌云、巴马等贫困县基础设施改善,对广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授信12亿元并发放5亿元,支持改善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供电稳定性。在产业扶贫方面,承诺储备林贷款300亿元,推动自治区开展全国首个林权流转合同凭证抵押试点工作,破解项目贷款发放瓶颈,储备林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向农垦集团、粤桂广业公司发放贷款7.3亿元,帮助蔗区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与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和凌云县签订油茶扶贫项目合同1.1亿元,发放贷款0.2亿元。在教育扶贫方面,2018年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9亿元,累计发放165.7亿元,帮助103.7万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此外,国开行广西分行成功发行广西交投集团、广西铁投集团扶贫中票27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扶贫债券承销机构,在拓展扶贫项目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融智服务,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2018年以来,国开行广西分行向贫困地区派出8名扶贫金融专员以及2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将金融服务深入贫困县乡。积极深入广西3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按照“一县一策”原则设计融资方案,并为凌云县等4个贫困县编制扶贫规划咨询报告。作为广西自治区乡村振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的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国开行广西分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同时,全程参与了《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编制工作,牵头负责《广西乡村振兴战略投融资政策研究》,配套编制系统性融资规划,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规划、协同推进。
加强融制服务,提升开发性金融扶贫质效。国开行广西分行积极推动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建设,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2018年4月,与崇左市政府共同成立广西首个开发性金融乡村振兴合作办公室,支持乡村振兴规划制定、重大项目融资方案设计和实施。合作办的成立,对加快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完善地方融资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开展融商,促进脱贫攻坚协同作战。2018年以来,国开行广西分行积极探索搭建广西与东部企业的扶贫协作对接平台,举办了广西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银企对接会,促进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优势力量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同时,主动协调推进粤桂扶贫协作,加快推动粤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间要素快速流动;大力支持粤桂产业合作,积极吸引广东企业在广西贫困县投资创业,共同抓好项目落实,实现粤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据统计,2018年以来,国开行广西分行发放扶贫贷款206亿元,2018年末扶贫贷款余额1042亿元,位居同业第一,贷款资金实现全区贫困县100%全覆盖,有力推进了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杨展)
图为国开行广西分行支持的广西国家储备林生态扶贫项目。
案例三:
共抓长江大保护 湖北开发性金融给力返湾湖生态修复
一池春光,浸染水乡。在湖北潜江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正在湖水边忙碌,将湖面上的浮萍进行清理,不远处的湖面上空有大群飞鸟在盘旋。
返湾湖被称为潜江之“肾”,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湿地,上连长湖、下接洪湖,是江汉平原地区流入长江的重要水系,水面面积近5万亩。此前,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围湖造田、围湖造塘,侵占天然湿地,返湾湖湿地面积逐渐缩小至不足7000亩,湖底淤泥加深,湖泊水位变浅,水质逐渐恶化为五类水质,湿地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逐渐消失,栖息的动物种类从几百种锐减到四十多种。
虽然保护返湾湖早就迫在眉睫,但是因为资金等问题,当地政府近十年来多次修复计划均被搁置。一方面,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零星奖补无法解决项目一次性资金投入大的难题。另一方面,公益性项目回报率低、回收时间长,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积极性不高。
但如今这样的难题在开发性金融的助力下迎刃而解,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融资融智支持湖北长江大保护项目。对于财政资金难以大规模支持的生态保护类项目,国开行发挥大额、长期、低成本资金优势,对项目的集中实施提供重要支持。
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1亿元,国开行授信16.8亿元,撬动PPP各股东方参与投资建设,并借助社会资本专业能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特别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返湾湖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国开行多次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协商,把握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开展工作。首先,保持湿地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和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保持湿地水域环境与路域环境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其次,将水系保护、污染治理作为湿地修复项目的首要目标,同时加强对水岸、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同时,坚持成系统化开发项目,将返湾湖湿地及其周边的区域作为整体考虑,水中和岸上、修复和保护统筹推进,把修建防洪通道、湖区水综合治理、退塘还湖清淤、生态驳岸有机结合,解决分块治理生态成效较差的问题。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发放贷款16.1亿元支持返湾湖生态修复项目,大大加速了项目建设进度,返湾湖湿地原有7000亩核心保育区已扩大至12000亩,鸟类品种增加到114种,包括极为珍稀的青头潜鸭和白腹鹞,有效恢复了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张晓唯)
图为开发性金融助力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