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暨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自2005年起,《银行家》杂志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银行家论坛已经成为银行家们现场经验交流、智慧分享、观点碰撞的思想盛宴。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二十周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运行之年。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今天面临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与结构的转型、防范系统性风险任务的紧迫与艰巨、金融监管风暴的来袭与监管体系的变革、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任务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在防风险保增长调结构多重目标的艰难平衡、中美贸易战所揭示的国际环境的恶化,这些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以“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高管齐聚北京,回顾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过程,分析银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思考中国银行业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创新,重新整装出发。
《银行家》杂志主编 王松奇
上午的主论坛由《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主持并致辞。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
于学军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亚洲金融危机以泰铢的突然大幅度贬值为标志,像一股热带风暴一样迅速蔓延。受冲击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引发金融混乱甚至政治危机。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非常成功。1994~1996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实行了三年宏观调控,并首次实现“软着陆”,提升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和底气。美元长期以来处于起伏波动当中,基本上十年一个轮回。全球经济体系因为美元波动而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从而引发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在到了2018年,似乎又进入新十年这样一个魔咒之中。今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很不平静,已有很多国家的货币金融发生了危机,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倍感压力。自今年四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社会融资出现紧张,外贸出口压力显现,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金融风险上升,银行经营普遍困难。这是一个宏观大势,我们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准备。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需要“转型创新,重新出发”。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中
围绕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银行业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进行了深入阐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在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数字经济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也是银行业目前关注的重点。现代化银行的建设以数字化为路径、新业态为标志、可持续为根本。一方面,银行业需进一步推动组织架构转型,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潜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适应新的战略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强跨界融合,推进金融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数字化大潮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需要通过改变传统思维与经营模式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主动拥抱数字化,打造引领型的现代化银行体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殷久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从农发行的实践出发,就银行业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论断。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传统的规模扩张式发展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银行业变革的关键词。一系列政策调整和金融强监管措施的实施,要求银行加快转变固有的发展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银行业只有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和定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无不来自于新金融产品的研发、新业务领域的拓展、新发展模式的运用以及新体制机制的创建,创新已深深融入农发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转型已迫在眉睫,创新永远在路上。农发行将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的办行方略,谋创新,促转型,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 孙煜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就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应对之策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绿色杠杆,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应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一是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提升绿色债券的发行效率,完善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对接,加强监管的透明度。二是强化银行自身的风控体系,防范“绿色不绿”风险。对绿色项目参考标准的设立要涵盖融资方的评估标准及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在机构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嵌入绿色环保理念。三是坚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绿色项目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需求。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参照普惠金融出台扶持政策,强化考核正向激励,鼓励银行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中国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跨境优势,运用全球资源搭建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沟通的桥梁。未来,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扎实工作,加大合作,与大家一道为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 金磐石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结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探讨了建设银行的转型与创新。2018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经营与创新围绕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展开,形成了金融科技驱动、金融理念引领、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其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建设银行一贯重视科技的力量,早在七年前就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先后投入了9500多人,历时六年半,真正做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也真正支撑起建设银行的转型和发展。2018年9月12日,建设银行历时六年半建设的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赢得了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的唯一一个特等奖,这也是银行金融科技行业的最高荣誉。接下来,建设银行将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形成的坚实系统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把金融科技战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建行形成了“TOP+”战略,T是科技驱动,O是能力开放,P是平台生态,+是培育鼓励创新和支持创新的文化。未来,建设银行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平台、赋能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稳健经营和创新发展,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为建设数字中国、智能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 石杰
“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一定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一个核心力量。”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就民营经济与民营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跨越道道关口,必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振兴的过程中,中国民生银行深刻体会到服务民企要有三个度:一是速度。民营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需要银行提高效率。二是温度。服务民营企业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三是深度。要深入了解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今天,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民生银行愿继续同大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开创银行转型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曾旭晖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就银行业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共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Fintech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五大行与BATJS相继结盟,更是将银行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银行与Fintech公司合作的报道、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其次,尽管银行和Fintech公司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两者的文化和机制差异是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重要挑战,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银行和Fintech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最后,展望未来,随着Fintech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向金融机构转变,可以预见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和资源能力,Fintech公司也将分化为上游资源型公司、中游技术型公司、下游应用型公司三种类别。
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 黄郁葱
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抓住机遇进行了阐述。美国联合投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规模近一万亿美元,产品涵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为银行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服务。对危机进行预测首先要有宏观框架,其次要有大量的数据,才能准确地判断危机。借助美联储经济数据、宏观数据以及美国几千家财务公司的报表,机器通过学习1961~1985年历史数据构建危机预测模型,成功样品外预测1990年、2001年和2008年危机的爆发。从历史来看,下次的危机将更加严重,美国的工资占国民总收入比例和产能利用率过去几十年来不断下滑,GDP的增长速度也在连续下降。危机会提高风险,这要求我们采取防范措施;危机也蕴含机遇,美国联合投资愿意与大家共同渡过危机,把握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陈道富
如何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作出了精彩的阐述。在去杠杆背景下,P2P、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都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201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紧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现。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从现在来看,中国的经济要实现转型,中国的金融功能要回归本源,需要去纠正金融体系过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原来的运行模式转到真正的市场约束,仅仅只靠政府信用支撑的这部分要逐步退出,转向市场行为和资本约束的市场体系。从利率的角度看,高等级的信用债利率水平在下降,但是中低等级的信用债以及一些表外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快速上升,这部分的融资成本对应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这种制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凸现。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紧缩过程,回归本源,回归市场秩序,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市场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动,出现了一些悲观预期。如何来稳住预期?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些过渡性制度安排,让市场可以从现在的行为和运作模式一步一步迈向未来,回归本源。我们需要走进风险,去探究风险的机制体制,去理顺它,这个过程需要大智慧,需要分析,需要适当的示范,还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消费究竟是降级还是服务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我国消费品的占比与美国的历史走势十分相似,近年来,我国的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不断走低,旅游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把社会消费品、零售与网上销售相加,消费的趋势实际上在上升。其背后体现的是消费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消费方式之外,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上或者其他方式消费。除了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虽然食品占比出现下降,但是蛋类、鲜果、蔬菜占比保持稳定;虽然汽车占比出现下降,但是汽车服务占比在上升。由此可见,我们的消费不是降级而是升级,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超出了原有的“雷达屏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银行业要适应这种变化,服务好这些轻资产的行业。
台州银行行长 黄军民
“小微金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小微金融大有可为。”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与大家分享了台州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银行市场应定位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也是小银行的责任和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资源禀赋不同,决定其市场定位与经营模式不同,应错位经营,差异化选择。台州银行用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做小微金融不仅风险不大、可复制,而且可以获得好回报、大发展,是小银行的一条值得首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也处在最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之中。普惠金融意义深远,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下小微金融发展要求,建立合适的机制和体系,小微金融服务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