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如期到来,摆在新晋宝妈小张面前的头等难题,就是该给孩子准备一份怎样的节日礼物。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着相同的焦虑,面对五花八门的儿童产品,难免手足无措。
对此,我们找出过去几年儿童节的消费数据,经过比较后发现,虽然每逢节日,儿童产品的单价都会上涨,但父母在孩子身上花钱的势头却丝毫不减,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从简单购买益智玩具、图书和品牌服装,到购买早教机、iPad等电子产品,再到最近热门的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父母在孩子身上的花销名目越来越多,消费升级风潮势不可挡,甚至出现了一个新词——“宝贝经济”——用来专指由孩子驱动的消费市场。
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挣”。虽然看似段子,但通过对当下消费数据的分析,它确有几分道理。
那么,为何女性和孩子会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今天的听到为你解读。
在讨论女性消费和“宝贝经济”之前,我们先从促进人们“买买买”的普遍要素开始谈起。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关乎你“买买买”的,是经济学上的消费心理问题。具体而言,这种消费心理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可以通俗地称为“打折心理”。商家通过打折的销售模式,营造出一种满足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占了便宜的感觉。当我们被这种感觉充斥之后,就很难再去理智客观地判断商品价值了。
仅仅打折还不够,目前市场上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方式,我们把它称为引导性的“划算消费”。商家通过主动比价、购物满减、买赠等形式,引导消费者觉得这样很划算。例如,儿童图书市场常见的满100减50活动、儿童玩具买一赠一等等,都是刺激消费很有效的手段。
回到女性更容易“买买买”的问题上,普遍观点认为,实际上是由三大因素同上述两大消费心理共同决定的。
第一大因素:相较男性,女性通常是一个更加感性的群体,消费欲望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心情不好要“买买买”,心情很好也要“买买买”,而遇到六一儿童节,就是一场“宝贝经济”的集中爆发。
第二大因素:无论是在传统的购物中心、线下商场,还是淘宝等网上购物平台,女性服装和化妆品、母婴用品、儿童产品所占的楼层和品类要远多于男性的消费品。
数据显示,过去在大众眼中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的京东,已经被女性美妆、母婴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攻占了,它们占据了618交易额的半壁江山。正是这种布局和趋势,在无形中使得女性的消费机会更大,更容易刺激女性群体“买买买”。
第三大因素:生活中,女性消费不仅局限在满足自身。一个家庭之中,女性家庭成员往往扮演着购物的角色。
马云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他要感谢中国的女人,她们是家庭消费的中坚力量,其中很多是为孩子、为丈夫、为父母买的,当然,她们为自己花钱也毫不手软。
反观“宝贝经济”,“孩子的钱最好挣”实际上是新一代宝妈、宝爸育儿理念的直观体现,也是消费升级最显著的领域。
当然,消费升级不等于 “高” 消费,现在的宝妈、宝爸们会更关注性价比。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父母们逐渐形成了 “固定品牌+提前囤货” 的消费习惯,为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提供了保障。
此外,除开物质上的丰富,现在的年轻父母更注重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而不只看学习成绩的好坏。一方面他们想让孩子能够开心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他们不仅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还十分注重投资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真正实现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日俱增,所以当下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开销,只会越来越多。
听完今天的听到,相信你对女性消费和“宝贝经济”肯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未来“买买买”的时候,一定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就是今天的听到,领先别人半步,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