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校园歌手,人们对此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水木年华、老狼、高晓松等人的身上。殊不知,95后的校园歌手早已默默“出道”,在校园中创作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哼唱着他们的旋律。 他们是怎样的存在?又想用音乐传达什么?不妨来聆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前方,95后校园歌手出没 “戴着耳机,像是和这一切隔绝。背着书包,里面装着我的音乐。” 创作《就这样》这首歌的西南大学研二学生阿衣布恩·别尔力克,的确背着音乐走了很多年,从初中开始写歌词,高中组建了说唱组合,自己作曲录音,现在仍在继续。 不过让他觉得不一样的是,如今校园里的音乐伙伴更多了,“当时高中时玩乐队、唱歌的人就那么几个,大家也都相互认识,现在各种各样的组合雨后春笋般涌出,校园歌手比赛基本上是全校参与,很热闹。” 的确,校园歌手如今已活跃在各大高校舞台上或者操场上,一首民谣《南山南》就曾被他们改编出了近百个高校版本,有的甚至已经“C位出道”,走红网络。可以说,95后校园歌手正在走进公众视野。 之所以如此,阿衣布恩·别尔力克分析,一方面年轻一代更愿意展现自己的能力,心态更加开放,同时也有了更多比赛、直播等平台让大家展示。更重要的是,随着父母、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全面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唱歌好的人也多了”。 比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财经专业的大三学生张钶浥,6岁开始学习吹笛子,进行词曲创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二学生李玥莹,同阿衣布恩·别尔力克一样,在高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组合。 在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赵洪看来,校园歌手越来越多地冒出来,而且创作手段比原来更丰富,技术的进步也是推手之一,因为一些软件可用来实现音乐制作。此外,网络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元素能够刺激他们的创作,让他们在音乐方面更具感受力和表现力。 据赵洪介绍,目前清华大学也开设了更多的音乐相关课程,并新增辅修专业“音乐工程与技术”教学生作曲和配乐器的方法等,让有音乐爱好的同学接受些专业训练。 野蛮生长,传递能量 为什么玩音乐?几乎大多数校园歌手都会说,因为喜欢或热爱。 而最初玩音乐时,阿衣布恩·别尔力克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很酷”,后来听多了,他觉得自己也可以通过音乐去表达一些想法,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或许能够带给别人一些力量和共鸣,而非创作些靡靡之音,写些没有意义的歌词。 “有首名为《ONE DAY》的歌,表达的就是对和平的向往,希望孩子们能自由玩耍,告诉人们坚强面对困境,真的很感动,好的音乐是可以做到这些的。”阿衣布恩·别尔力克说。 这么想的人,还有张钶浥,即使偶尔会写一些感伤的歌,最后也都会归结到“珍惜”这一主题上。“我想通过音乐表达爱和希望,表达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那种美好。” 张钶浥最近很喜欢“世界风”的、原生态的歌曲,会把藏族和侗族的某些音乐元素加入创作中去,“主题还是表达各种爱吧,从小爱到大爱,我希望让爱这种无形的东西更具象一点。” 所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从上世纪70年代,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到黄小茂在内地掀起“校园民谣”热,校园歌曲以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鼓舞和感动了几代人的青春。那时的校园民谣,有的已归于无闻,有的至今仍被人传唱。 如果要说,现在的校园歌手及其歌曲有何不同,“野蛮”算一点。 张钶浥就是这般评价自己,“我是野生的,音乐都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在张钶浥看来,现在的校园原创音乐歌手更加自由和个性化。 “像高晓松、水木年华的那个时代是中国大陆现代流行音乐刚起来的时候,由于设备等一系列的原因,风格还是比较少的。”但现在不一样了,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法学专业的校园歌手彭胡湾认为,现在的环境会让这一代的校园歌手有机会去接触到多元化、多样性的音乐风格,也使他们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彭胡湾记得有首奇葩的校园原创歌曲《热》,一首歌就一个“热”字,旋律很有意思。在她看来,现在的校园歌手“很有特点”,乐队风格更多元化,有后摇滚、爵士等,表达也更为直接、随意,“大学阶段的创作主要是把我们的生活表达出来,也没有太多条条框框”。 更倾向于“养音乐”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对于音乐,不少校园歌手是把音乐当作兴趣爱好,而非职业,倾向于“养音乐”,而非“被音乐养”。 虽然已在校园歌手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但张钶浥还是打算把音乐继续当作爱好,自己则会去国外读金融方面的硕士。“我还是很理性的,用音乐谋生风险太大。而且音乐一旦变成职业,我可能在没灵感时会感到焦虑。我不想让音乐变质,这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更愿意赚钱去养音乐”。 阿衣布恩·别尔力克也从没想过放弃过音乐,“我的确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的歌手,音乐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但是要吃饱了才有力气追逐梦想,当音乐养活不了你时,你得有能力养活自己的音乐。” 对此,赵洪并不奇怪。她认为:“音乐也是种美的教育,思想的交流,希望他们能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追求自己的爱好,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