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专题 手机版
产业 动态 信息 产业 手机

京东联姻唯品会传言四散:折射电商流量困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赵陈婷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7-25
摘要:赵陈婷 【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 中国电商界习惯独善其身的唯品会突然主动声援京东引发了一场京东和唯品会合并的热议。 虽然两家高管纷纷出面辟谣,但在阿里入股苏宁云商,沃尔玛进驻京东之后,将电商三足鼎立的格局改写成两强对决显然更有故事性,特别是当绯闻的对象一个是以女性用户为主,主打服饰品类等非标品的唯品会;而另外一个是男性用户居多,3C起家、标品为主的京东。 京东和唯品会的联姻看上去门当户对,在天猫一家独大之下,唯品会和

  赵陈婷

  【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

  中国电商界习惯“独善其身”的唯品会突然主动声援京东引发了一场京东和唯品会合并的热议。

  虽然两家高管纷纷出面辟谣,但在阿里入股苏宁云商,沃尔玛进驻京东之后,将电商三足鼎立的格局改写成两强对决显然更有故事性,特别是当绯闻的对象一个是以女性用户为主,主打服饰品类等非标品的唯品会;而另外一个是男性用户居多,3C起家、标品为主的京东。

  京东和唯品会的联姻看上去“门当户对”,在天猫一家独大之下,唯品会和京东此前没有明显交恶,双方的商业模式、业务板块和发展路径都有相似点,从自营B2C起家,再逐步开放第三方平台,都分拆了金融业务、重组了物流业务。

  但让两个同样美股上市,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第三的电商公司在资本层面达成合并整合,操作难度上其实有点大,特别是有整合易迅、拍拍网并不成功的先例在,刚拿下1号店没多久的京东还有多少勇气在短时间内再消化新的并购标的值得探究,毕竟国内外并购案的最终结局还是失败或者不理想的居多。

  相比合并,双方建立在经济层面上的战略合作显得更加可行,达成有一定经济约束的联盟显然是当下京东和唯品会更喜闻乐见的。一方面,作为行业第二名的京东成功把排行第三的唯品会拉进了自家阵营;而唯品会通过这一联盟从阿里和京东的两大巨头夹击中抽身,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应对电商行业后来者的追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电商平台,以特卖起家的唯品会一直不缺钱。唯品会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公司以连续18个季度盈利的表现再次刷新电商行业纪录。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

  相比阿里和京东,不缺钱的唯品会更多需要的是故事。虽然唯品会当年的破冰上市和飙升的股价证明了线上特卖模式的可行性,但特购的模式前有阿里系的聚划算,后有京东的闪购,如今并没有太多差异性;特别是背负着业绩压力的唯品会在上市之后不断扩张品类,将自己限定SKU的特卖做成全品类的电商平台之后,唯品会的业务变得比其他平台更为复杂,因此从限时特卖到综合性平台扩展品类的发展轨迹上,唯品会也曾被质疑是速度偏慢。

  不可忽略的现实是,被电商充分改造的零售市场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次,占据了足够多的网购用户的电商与传统零售已经不再是绝对的线上、线下之分。被新技术推到了风口浪尖的零售市场上正不断地出现和零售有关的新名词、新标签、新概念、新模式。如今的阿里和京东已经开始将手伸得更远,阿里巴巴倡导的新零售试图将原有泾渭分明的线上和线下搅和成一团,而刘强东提出的“智能零售”所引发的第四次商业革命也将视野放到了整个零售行业。为此,阿里和京东近两年都参与投资、联合了不少实体零售项目。

  但相比之下,唯品会的尴尬是在互联网红利消失之后,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企的现实下,再反复提电商的故事就显得有点老套了。

责任编辑:赵陈婷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 2017 人民品牌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6068902号 技术支持:琢玉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