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献计出力,是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履行职能行之有效的方式。最近5年,我随全国政协领导先后赴13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就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足迹遍布城市、农村、边疆民族地区以及连片特困地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提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做到选题准、调研深、情况明、分析透、建议实。
每次参加全国政协尤其是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的调研,我都利用参观、走访、座谈等形式,努力用眼睛去看,寻找经验,发现问题;努力用耳朵去听,了解党政关切和民生关注。比如,2016年9月,全国政协赴江西省调研特殊教育。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中心小学心理咨询室,一位教师讲述着教育唐氏、自封症患者碰到的问题及自己的探索。因为行程紧,旁边有工作人员催促,我出面加以阻止。全国政协的一位领导也没有着急,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用心倾听,是一名政协委员的基本职责。
每次调研后,我都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精心撰写议政建言文章:核实情况,梳理观点,提出对策;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几易其稿。譬如,针对职业教育的调研,我看到很多地方热衷铺摊子、建房子,忽视校企真正融合的问题。我撰写的调研文章提出,职业教育必须要打通办学方和用人方之间的联系;重视职业教育“场景”的作用,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场景中,用真实的技术、设备、案例、项目来开展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我在调研学前教育时发现,由于编制原因专业教师不足,造成很多幼儿园园长、教师由中小学转岗而来,不懂幼教规律,满足于把孩子“圈养”在一起,学科化、小学化倾向严重,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为此,我提出,应改进幼儿教师编制核定标准,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我在扶贫攻坚调研中,发现农村学校出现“空心化”现象,“麻雀学校”和“空巢学校”大量涌现。我提出,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的标准建设,建立生均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师资队伍标准。
5年来,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先后被邀请在全国政协有关职业教育的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以攻坚扶贫为专题的常委会和围绕学前教育建言献策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言,并通过发言和交流互动,把调研成果反映到国务院领导及国家各有关部门,最终转化为决策。
5年来,我把教育科研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先后提出的提案共计90多条,重点关注择校、农民工子女教育、异地高考、技工荒、民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其中“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培育核心价值观”两篇提案,分别被列为2013、2015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