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推进民间投资的政策频出,第一产业成为2017年民资进入的一个重要方向。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业电商等新兴业态,都成为民间投资进入的重点。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近2.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7%,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39亿元,占第一产业总投资的比重达83.4%,比去年全年高3.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8.9%。
据悉,推进民间投资在农业领域的支持政策频繁出台。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林水利等项目建设运营,探索通过股权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同时,包括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农业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细则也相继推出。据了解,2017年将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开工云南滇中引水等15项工程,使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总规模达9000亿元,引入民间投资参与成为政策内容的重点。为了持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林业领域的PPP试点也将在今年启动,包括水利项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代农业项目等都成为民间投资进入的重要领域。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柳洪表示,政府支持政策的落实和拉动,PPP项目的大量推出和加快落地,以及民间投资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都助推了民间投资在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据了解,2017年国家将继续深化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在完善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加强跨区域运输保障等措施的同时,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拓宽农民售粮渠道。在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农业电商、农村金融、智慧农业等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除了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投资外,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也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
有专家表示,农业领域一直都是民资进入的一个重点,随着各种政策的不断落实,民间投资在农业领域的向好只是一个缩影,为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今年我国将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包括油气勘探开采和管网、民用机场、电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都将有序放宽。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表示,为民间投资增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仍然是未来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松对企业的微观管制,实行市场公平准入原则,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同时,还要拓宽市场融资渠道,改进服务,为民间投资提供适度宽松的信贷、用地等方面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