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波恩气候变化大会落幕后的第二个周末,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碳博会”)倒计时150天主题活动—“2017全国低碳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共同回顾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组委会在第一阶段的组织成果。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工程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中央国家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的相关领导、专家、低碳先锋100推选技术企业、金融单位、媒体等200余人出席会议。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组委会主任郭树言在致信中表示,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科学已经证明,面对气候变化,不行动或晚行动都将导致气温升高失去控制,威胁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助长贫困、战争等风险。与此同时,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已得到各国政府、经济界和民众的广泛支持,是大势所趋。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角度,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金涌教授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到,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资源、能源、环境、容量消费。政府不再将追求单一提升GDP作为发展指标,而是更加着重向着高端、质量、创新、发展动力转换,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审视发达国家的道路和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同时向与会者推荐《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全本六卷,该书籍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与上海交大出版社共同出版,是国家重点规划图书,供我国行政管理各级智库、企业高层、高校教材作为参考。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能源是可负担的、可靠的,但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面对能源未来发展,一是要全面推动能源革命,二是要主动摆脱煤炭依赖,三是要自觉跨越石油时代,四是要热烈拥抱零碳未来,五是要深化融合两化未来。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指出,从世界潮流来看,我国要占领科技的创新制高点,必须要依靠对能源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来加以解决。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能源工业者,真正了解智能化的并不多,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变革大趋势。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碳市场管理部主任张昕在大会上重点介绍了碳市场需建立的“三大制度”——排放MRV制度、配额分配与管理制度、碳市场监管制度。张昕表示,当下的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制度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国务院已经批复全国碳市场配额的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的原则方法。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杨尚宝处长在产业政策解读中对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标准的设立及引领向与会嘉宾做了详细解读,并希望通过市场引导,开展产业链条间合作共赢,并鼓励产业建立务实的合作联盟,以政策为引导,规范资源综合利用商业环境,并督促加强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体系。为与会企业规范化有序发展梳理思路。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刘建水处长在大会上介绍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情况。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调结构转方式,积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培育低碳产业,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在“减碳、替碳、固碳”三个方面。通过控制总量,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低碳农业低碳发展。 此次会议,国际友人、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前美国驻伦敦公使、康奈尔大学法学博士、康奈尔大学名誉校董大卫·迪博尔德也到会祝贺,大卫对中国碳博会的发起设立及组织工作表示极大认可,作为曾经的美国官员和外交官,大卫先生对两国首脑会晤及中美两国关系近一步深化感到鼓舞,并深信碳博会将成为两国贸易及商业交流的国际力量,并对碳博会平台将带来的商务合作感到鼓舞。 论坛中,黑龙江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洛阳新雨环保公司、潍坊强胜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东阿奥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光宇锦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低碳先锋100推选技术单位,先后作了产业技术应用报告,从不同产业角度交流了企业应用成果。低碳先锋100是中国碳博会组委会经低碳智库专家推选、组委会审核通过的一百项技术成果,第一批总计推选37项,第二批将于12月1日正式开展推选审核工作。 中国碳博会组委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及认可,作为活动的支持单位,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低碳先锋100技术授证仪式)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西部办公室及中国碳博会气候奖评审委员会揭牌成立) 11月25日下午,在全国低碳技术大会上,生物质地膜项目专家座谈会同期召开,会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杨尚宝处长主持,来自工信部节能司、农业部产业与政策法规司、农业业农业生态总站、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及清华大学、项目执行单位:黑龙江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相关金融机构、产业企业、媒体出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