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公益之路 悄然跃过30年
眼前的这位中年人,他叫王会岑,今年43岁,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由于从小乐于助人,帮助过不少困难群体,近年来成了地方媒体争先报道的焦点。
王会岑从小家庭贫寒,兄弟四人,14岁时就外出打工挣钱,供大哥考上河南大学,供四弟考上研究生博士后。如今,看着眼前这些孩子们,王会岑心中有许多感慨,他一心希望家乡的学子们能够考上大学,从而改变命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恩情回馈社会回馈于家乡。
炙热的太阳炽烤着大地,接近中午,我们遇到了王会岑的妻子万荣凡,她正骑着三轮车从地里往回赶。妻子万荣凡今年42岁,与王会岑结婚已有22年,育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今年是一名大学生,小儿子还是一名小学生。不善言辞的妻子只顾干活,见到我们后只是微笑着,话语不多,终于等她忙完手头的家务活,才坐下来和我们聊聊家里的那点事。
不善言辞的万荣凡似乎想说啥但是又不知该如何面对镜头。原来,她们家原本有些积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随着丈夫王会岑的公益越做越多,家底逐渐见空,短短几年就捐出去近50余万元。万荣凡告诉我们,家里有12亩农田,年收入不足一万,一年中,播种、浇灌、管理,减去成本也就所剩无几,家里的钱大多都是由丈夫王会岑30多年来干工程积攒下来的。
妻子万荣凡对丈夫王会岑的所作所为,十分无奈,既劝不住,又担心他的安全。丈夫不仅捐钱,还多次见义勇为,从多次抢救车祸中的人,到捐助贫困学子,捐助孤寡老人等,还只身一人从疯子刀下救出九人,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妻子有话想说。
王会岑除了乐于助人外,对民俗收藏还非常热爱,家里楼上楼下放满了他的宝贝,有老式电话机、摄影机,见证科技发展的步伐。收藏农具、纺车、石磨、灯具等近千件。
眼前的每一件物件都有它历史的渊源,见证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史。他说每一件民俗都有它的“乡愁”,让人们记住乡愁,铭记我们祖辈留下的智慧传承。
下午我们驱车约200公里外的大鲵养殖场,解答同学心中的“迷”。原来在2015年 邓州市湍河河道治理项目,王会岑发现正在施工清淤时,挖机斗中的淤泥里有一条娃娃鱼,拒绝高价收购,当即联系地方领导,经过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将娃娃鱼捐献给了国家,经过地方领导商议,将娃娃鱼送往南阳市内乡县的振华大鲵养殖场,送来已经三年了,娃娃鱼从75公分长到120公分,而且还繁殖2600只后代,内心非常的开心,没想到当年的一个善举使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得到了延续。
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人好事,使得王会岑的事迹不断传播。在2015年荣获中央文明办颁发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王会岑的公益之路总是鲜明的,如果说,有人说他作秀,也有人说他是傻子,那么他愿意傻下去。因为只有被捐助的人心里才会明白被帮助时的感动。如今,他希望通过媒体能够感召更多的人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困难的群体,一个小小的动作,举手之劳,就能让世界多一份温暖。 (杜静伟) |